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动态
山工机械
新发展机遇 高铁改变未来中国经济形态
www.6300.net   2010-05-08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导读:  出台“在铁路投入2万亿元”的举措,可看做是中国政府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的最大投入。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中国外向型经济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出口增长放缓,拉动内 ...

  出台“在铁路投入2万亿元”的举措,可看做是中国政府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的最大投入。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中国外向型经济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出口增长放缓,拉动内需、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就成为当下惟一可行的办法。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国务院确定了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如果说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是用基础建设(高速公路和房地产)带动一系列产业链的增长,那么,这次出台“在铁路投入2万亿元”的举措,可看做是中国政府应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的最大投入。

  以京沪高铁为例,京沪高铁全长约1318公里,投资总额达到2100亿元,每公里综合造价达到1.59亿元。到2020年中国高铁里程将达到1.6万公里,中国高铁耗资将超过2万亿元。吕长清告诉记者,如此大规模的高铁建设及建成运营,将对未来中国经济区域及产业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也会给相关的行业带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中国高铁建设的加快,无疑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诱惑。哪些行业会在高铁时代获利呢?

  吕长清认为,反周期运行的中国高铁建设高潮将带动铁路基建、动车组、铁路信号、铁路配件、钢铁、水泥等众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高铁盛宴正在展开。

  以建国以来投资仅次于“三峡工程”的京沪高铁为例。在这条现代化的铁路线上,应用了众多的高新科技:全线铺设无缝线路和无砟轨道;铁路线路、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采取多种减振、降噪、低能耗、少电磁干扰的环保措施;全线实行防灾安全实时监控;运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动力分散型电动车组,由集行车控制、调度指挥、信息管理和设备监测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统一指挥,以确保实现高速度、高密度、高舒适性、大能力、强兼容、高正点率、高安全性的现代化旅客运输。

  中信证券行业分析师谢从军认为,京沪高铁的开工,给铁路产业链上的建筑、设备、配件、电气等行业带来巨大订单,相关上市公司受益匪浅。大力发展高铁,最直接受益的上市公司就是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京沪高铁建设的投资主要用于固定设施与装备,其中装备分为移动设备和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涉及计算机技术、高端通讯设备和大量电缆、光纤材料的使用,还有电力能源和电力设备,这些行业将收获大量的订单。在产业链上,电气行业的订单将达到50亿元,毛利率在30%~40%;铁路设备的订单将达到300亿元,在毛利率5%~12%之间;铁路配件的订单将达到16亿元,毛利率在10%~30%。

  海通证券分析师龙华表示,高铁建设周期的受益者是铁路信息化设备制造行业,轨道交通装备及零部件制造行业,高铁建设施工行业等。其中,信息化设备投资是铁路投资的重要部分,信号设备又是最相关的环节。伴随高铁投资的展开,将衍生出各种新型信号系统,使得铁路信号设备投资增速显著大于铁路投资增速。随着未来三年中国高速动车组集中亮相,海外高速动车组市场的拓展、维修服务和更新需求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此外,受益于国产化率的提升,普通路网电气化改造及车票实名制推广都将是后高铁时代的亮点。

  吕长清指出,从日本新干线高铁以及中国高速公路对经济的影响来看,最直接的结果是缩短了区域及城市之间地理空间,将对我国的产业地理格局及大城市圈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从行业来看,国家加速发展铁路,钢铁﹑水泥﹑电力和建筑材料等行业将是最大的直接受益者。同时也有很多其他的间接受益者,广大配件企业将间接受益。小至每个车厢里的托盘,都需要相关企业生产,这种以铁路拉动经济的作用可谓“无所不在”。在后高铁时代,最大的受益者将是房地产、旅游酒店、零售行业。

  吕长清还告诉记者,中国的高铁速度代表了目前世界的高铁速度。中国高铁已经从最初的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到如今的掌握核心技术,逐渐具备工程总承包的能力。目前中国高铁加快“走出去”,将成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新亮点。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巨大能量和惊人的速度震动了世界,为铁路工程“走出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目前,我国企业在境外承揽的铁路项目涉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同金额有260多亿美元;铁路装备已出口亚洲、非洲、澳洲和美洲等30多个国家,从而带动我国众多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对于实现“中国制造”由低端向高端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来源:新浪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