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顺利,6月30日之前,挖掘机业务将由三一集团注入上市公司三一重工(600031.SH)。”一位刚刚结束公司调研的基金公司研究员透露。
三一重工2007年年报显示,为继续延伸公司的产品链,将于2008年上半年启动收购集团挖掘机业务。
业绩提升12%
记者从上述基金研究员处了解到:挖掘机业务在三一集团属于中外合资企业,因此,并入上市公司后不能继续享受税收优惠,存在多缴纳税款等税收问题。
目前,公司正在和相关部门拟定方案,初步定为以现金方式向集团购买,资金来源是自有现金加上贷款,按照挖掘机业务今年的净利润,给予不超过10倍市盈率(PE)的市场估值,最终收购价格上限大概为20亿元。
据上述研究员称,公司争取6月30日完成此次收购,如果税收问题的解决需要更多时间,那么计划有可能推迟1-3个月,但是确保于2008年内成功注入资产。由于上市公司和集团的高管和技术骨干已实施股权激励,此次收购不会存在内部阻力。
记者采访到三一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他不肯透露资产注入的时间表和进程。
但是,上述工作人员对于注入的资产还是信心十足:“集团挖掘机去年销量为1400台,今年初定了3000台的销售任务,明年保守来说是6000台的销售量,争取达到10000台。按去年售价和利润率推测,挖掘机今年能创造2亿元利润,明年的利润将超过4亿元。”
上述基金研究员同样看好挖掘机业务,他谈道:“三一在挖掘机生产上占据了先发优势,在内资生产企业中销量排名第二,2007年已经具有1500台销售量、10亿元收入、1亿元净利润的规模,放进上市公司之后,预计公司2008年每股收益能增加0.2元,2009年增幅可达到0.5元左右。”
三一重工2007年每股收益1.65元,按照上述基金研究员预测,此次资产注入有望为三一重工2008年带来约12%的业绩提升。
除带来立竿见影的利润增加,作为市场容量最大的工程机械,挖掘机很可能成为未来三一重工业务的主要增长点。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工程机械的主要产品中,增长最快的是挖掘机,同比增长46%。
2008年前两个月,在南方雪灾影响下,工程机械销售情况比预料的火爆,根据工程机械协会的统计,挖掘机销量同比增加70%。
5月12日,汶川地区发生8级强烈地震,灾区的基础设施遭到极大破坏,有分析人士预计,2008年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灾区重建,将继续刺激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销售。
虽然市场空间巨大,但是挖掘机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
目前,中国挖掘机市场74%的份额由外资品牌占据,而三一集团该项业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大概为3%,在中国企业中稳坐第二把交椅,不过放眼合资及外资企业,三一集团仅能挤进前十名。
是否能将先发优势转化为持续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是资产注入背后投资者更关心的问题。
基金重仓
“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挖掘机市场。”第一创业证券研究员郭强表示,“尽管日本、韩国等品牌在中国占据半壁江山,但是三一集团的挖掘机,质量、性能几乎和洋品牌没有差距,和国内企业相比,三一集团挖掘机的档次已略胜一筹,尤其是其低能耗的优点受到客户认可。目前,三一集团挖掘机大概售价为70多万元/台,大部分售价超过了韩国品牌,不过,与日本小松等知名品牌之间仍有10%的价差。因此,国内品牌的挖掘机竞争,我看好三一集团,只是面对久负盛名的小松、卡特彼勒等几个国际品牌,三一集团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
郭强认为,中国至少需要5万台以上的挖掘机,每年进口旧挖掘机的数量就有数万台之多,所以三一集团今年将注入的挖掘机业务,发展前景非常乐观,近三年内,每年50%的销量增长,市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完全消化。
上述基金研究员提出,三一重工生产的挖掘机采用的液压配件,大部分依赖进口,目前真正制约其业务发展的不是销售,而是产能。因为液压配件的国外制造商每年供货量有限制,三一集团生产挖掘机数量需要根据配件的数量决定,而不是销售订单,所以,2009年以后,其产能是否可以得到根本改善,尚属未知。
对于该项资产注入,投资机构表现得较为冷静。某券商专为基金及QFII服务的销售交易部人员表示,他们的机构客户对三一重工没有特殊的兴趣,近两个月,没有交易数据显示有基金大量建仓。同时他推测,目前持股较多的依然是博时、上投摩根和广发等基金公司。
一季报显示,三一重工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共有分别来自6家基金公司的9只基金,其中,博时、上投摩根和广发等基金公司各有2只基金入列。博时新兴成长持有1829.85万股,单只基金持有量居首位。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