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分析
山工机械
探寻卡特彼勒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www.6300.net   2019-11-04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1978年,如同春雷唤醒大地,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中国正向世界展示着这个东方古国新的风采。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格局,吸引着一大批外资企业陆续进入中国。

  其中,早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前,伴着尼克松总统访华的破冰之旅与中国建立业务联系的卡特彼勒,堪称先行者。

  中国往事

  1975年,卡特彼勒在中国尚未建立办公室,就迎来第一笔订单。当时,在国内紧迫的工程机械需求下,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与卡特彼勒快速达成了38台吊管机及相关零配件的购销协议,第一批产品进入中国并应用到石油系统。从那时起,卡特彼勒便以坚实可靠的产品品质与中国客户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了一起。

探寻卡特彼勒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在国家振兴经济的浪潮中,工程机械被迅速应用到工农业生产和大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逐渐焕发生机,卡特彼勒恰逢其时参与到中国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进程中。哈尔滨农垦农场,身披“卡特黄”的铲运机和拖拉机隆隆驶过,耕耘着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今天,黑龙江农垦区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经济板块。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实践的重心逐渐由农村转向城市。灵活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能快速填补技术空白。当时,卡特彼勒陆续和中国的12家工程机械设备制造企业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开始生产许可产品。期间,通过以装载机、推土机产品为主的技术转让,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接收到了全新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行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许多国内的龙头企业都从中受益。

  “卡特彼勒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好、最老的朋友。”2015年,在卡特彼勒在华发展40周年之际,时任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杨红旗回忆,“不仅是最初12家协议内的合作企业,前前后后一共40多家主机、配套制造商,都直接得到了卡特彼勒在产品、技术,甚至管理上的无偿支持。卡特彼勒派来的专家,甚至还到过鞍钢等钢铁企业,从上游材料供应商,为中国企业提供指导。”

  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陈其华表示:“上个世纪80年代,是卡特彼勒在中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时代,我们和中国政府以及行业伙伴进行了一系列的技贸结合的合作项目,为当时的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起步和升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立足中国本土

  在技贸合作的良好基础上,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市场引导企业”的国家政策进一步明确,各地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紧步伐,对工程机械的需求日趋紧迫。

  在国企改制和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热潮下,卡特彼勒在中国持续推行本土化发展战略。1994年,卡特彼勒首家在华工厂落户徐州。两年后,卡特彼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以支持在中国不断增长的业务发展和客户需求。

  除了在华建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卡特彼勒在此时将其独特的代理商体系引入中国,建成以四大代理商为主干的代理商网络。“从1925年到现在,代理商是卡特彼勒重要的合作伙伴。不管经济周期如何起伏变化,卡特彼勒和代理商都是同舟共济,朝着共同发展的方向努力,”陈其华说。

  对当时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它的引入对于激发当时市场的活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卡特彼勒不断把可持续理念汇入这种正向的合作机制:代理商将来自市场和客户的真实反馈提供给卡特彼勒,卡特彼勒则从资金、操作培训和维修保养等诸多方面为代理商和中国用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胡宜飞是利星行机械(南京)有限公司的销售员。从一名普通司机转行成为机械销售,他曾面对诸多挑战。每一处工地,他都要细心记录和请教以弥补自己设备和施工知识的匮乏,并且不错过任何一次卡特彼勒的产品培训,经过多年磨炼,他与很多客户结下了深厚友谊,经他销售的卡特彼勒挖掘机每年超过100台。

  正是无数像胡宜飞这样的代理商员工,连接起了卡特彼勒和中国市场。40多年来,在这种良性的合作模式下,卡特彼勒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更好地贴近中国市场和客户需求——随着中国基础建设蓬勃发展,这种需求将变得更加多样化。

  全面可持续

  进入新世纪,中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改革事业更加完善,经济效益不再是唯一的指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全民共识。

  40多年来,卡特彼勒基于中国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业务体系,从研发、制造和多样化服务,整个价值链不断延伸。从1994年到2018年的二十多年间,卡特彼勒先后建立了近二十家制造工厂,覆盖整机、关键零部件、发动机,设立研发中心,并将再制造、融资租赁、物流三大服务引入中国市场,构建起完整的商业模式。

 

  2009年,位于无锡的卡特彼勒全球综合研发中心第一期投入运行,这是除美国本土以外,卡特彼勒在全球最重要的研发中心,承担着国外研发项目的本地化支持以及本地研发创新协作的重任。2017年,由卡特彼勒徐州工厂制造的全球首款新一代智能挖掘机正式推出,卡特彼勒中国研发中心在设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随着循环经济纳入国家法规,以旧件回收、节能生产为特点的再制造成为循环经济的高级形态。2005年,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公司于上海落成。通过“旧件押金”返还机制鼓励用户退回“旧件”,卡特彼勒开始在中国推动和发展再制造产业。2018年,卡特彼勒共计从全球回收超过1.5亿磅废旧零部件,通过再制造使不可再生资源在多个生命周期内保持流通。

 

  近年来,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卡特彼勒在中国持续实施“智慧工厂”项目,运用创新智能管理手段,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员工的工作安全与健康。2015年卡特彼勒徐州工厂一年完成27个“智慧工厂”项目,节约115000立方米的天然气和557万度电,减少43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目前,卡特彼勒不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制造和销售公司。通过对广泛互联设备基础和卓越施工技术的持续投入,卡特彼勒正携手代理商利用数字技术、大数据分析、无人驾驶技术、电商平台等等,为客户提供不断拓展的数字化服务。在提供多样化服务和全方位创新性解决方案的服务型制造业中,卡特彼勒看到了更多可能。

  在卡特彼勒公司积极推进产业升级的同时,卡特彼勒基金会致力于在环境保护、教育和人类基本需求三大领域支持社区可持续发展。在饮水困难的农村地区学校,卡特彼勒基金会帮助改造供水和卫生设施,提升农村学校饮水质量。卡特彼勒基金会还积极推进教育扶贫项目。与此同时,卡特彼勒基金会积极参与备灾与防灾工作。2015至2018年,基金会在中国投入约5300万元,以支持多个公益项目。

  40多年来,在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等特大工程项目现场,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要场馆的建设工地上,都少不了亮眼的“卡特黄”。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卡特彼勒也在不断延展可持续发展价值链。正如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陈其华表示:“卡特彼勒在中国已经有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对此感到自豪。我们将继续在中国成功发展,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支持,也将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