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治排下,环保政策突然的“快跑”,老旧设备何处遁形?
无论基于何种目的,工程机械的污染管控与动力能源转型都属搭弓之箭。
非道路移动机械领域作为环保管理的薄弱环节,大部分工程机械设备都处于无人监管状态,老旧设备一直盘桓在施工一线,其管理长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政府的介入,工程机械相关监督管理”铁腕”政策的出台,对排放不达标之设备开启新一轮的严防死守,近期全国各地因环保问题受罚案列不胜枚举,对于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环保监管正式进入”高压”时期。
工程机械行业环保形势再升级,老旧非道路机械强制报废、高排放设备将被洗牌、处罚力度再度升级成为工程机械有关企业、用户“悬在头顶的刀”,稍有不慎,便会迎来高额的惩罚,环保“大刀”之下,市场一片战战兢兢。
“怪象”由此而生,一面环保攻坚战的新政策纷纷出台,另一面,政策影响而受到惩罚的高排放设备原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
山雨欲来风满楼,“山雨”来时何处避?高压态势之下,政策之外,对于高排放设备的惩治力度的加强更是未来环保监管的重要特色之一,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用户对环保政策的了解与应对变得尤为重要。
提前报废,山雨欲来
2018年,《加快淘汰老旧工程机械》的新政横空而出,伴随国三标准及以下的工程机械报废时间提上日程,大批量工程机械设备面临被淘汰、强制报废的情形或成为最后的归途。
中国工程机械保有量约为720万台,其中主要集中在国三及以下设备,如何“安置”此类存量设备将成为首当其冲的市场难题。
工程机械产品给用户带来的经济利益,多使用一次便可以多赚一次钱,对于中大型用户来讲,他们的产品更新周期较短,市场范围相对较广,但对小型个体用户而言难免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由买方市场承受产能过剩和产能落后带来的恶果,如何能在执行中不造成市场混乱且不伤害市场的积极性?诸多机主面临还没“摸熟”,就到了“淘汰换机”的阶段。强制报废一途实则道阻且艰。
据悉,2019年年底前,各地将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摸底调查、编码登记是否等同于上牌尚未确认。上牌之后当地监管部门是否会各自为政,会不会又建立起地域的壁垒?年检、保险、异地施工怎么办,二手交易的困难程度是否增加?
二手机市场最后的狂欢?
制造商和代理商企业手中拥有大量的国三设备,甚至部分代理商还有国二标准的库存,而即将落地的国四标准必定会影响国三设备的销售,清除国四以下库存也是代理商的当务之急。
有代理商透露已与主机厂家做好沟通,减少损失,也有代理商表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将设备买下转入二手机市场作为减少损失的一条途径。但二手机市场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大,符合环保标准的二手机货源存量将面临极具减少的情况,更为激烈二手机市场竞争将导致二手机车商将因为货源紧张而面临生存风险。中小租赁企业、个体租赁户因为承担风险能力有限将面临退出二手机市场的风险。在严苛的环保政策压力下,二手机市场流通渠道或将持续收窄。
“春运”或许即将开始,一场关于不达标设备的迁移之旅。不达标设备,也许未必会退出市场,例如在北京不达标的设备,倒到内蒙古去,内蒙古还会接着用,被禁止的设备或将流向偏远地区等执法能力暂时无法覆盖的地区。
国四新标发布在即,库存何去何从?
如此大存量的设备在面临淘汰和限制使用之后产能是否能够跟上市场的需求?国四标准执行在即,但据了解,主机企业并未大量生产国四设备,真正推出系列产品的还是有实力的发动机企业或油品企业,大部分主机企业基于技术压力、生产压力、库存压力并未大规模生产符合国四标准的设备。预计主机企业将在正式实施后才会大规模生产符合国四标准设备。
国四之下,清库存、升技术、更新渠道都化为迫在眉睫的压力转嫁于用户、代理商和厂家之身。如何在短时间之内让市场为国四让路,现实阻力重重。
顺利执行国四,还有诸多难点需要解决。
监管力度再升级,联合监管呈常态
随着各地政策、法规的出台及完善,对不达标工程机械的监管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未来国四标准的推出,监管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如果说国三升级是柴油机技术升级,那么国四升级,更多的则是监管升级。首先,由点到面控制排放,消除之前典型的点工况无法代替整个工况的情形;其次,实施实时在线监测及远程监管,排放控制诊断系统还需提供标准化或无限制访问接口,以便于监管;再次,实施全寿命、实际工况监管,即对已销售的工程机械进行抽查测试,以实现全寿命和实际工况监控;最后,信息透明化,在不涉及生产企业机密内容的情况下,包括产品信息、测试及自查结果等信息全部公开。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行政、水利行政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计划于2020年年底前,对新生产、销售的工程机械按标准规定进行安装精准定位系统和实时排放监控装置。进入城市划定的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重点区域内作业的工程机械,鼓励安装精准定位系统和实时排放监控装置,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对于使用超标排放设备问题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纳入失信企业名单。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行政、水利行政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改与不改:机械加装颗粒捕集器(DPF)与烟度要求
“装用额定净功率37kW-560kW柴油机的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应加装壁流式柴油颗粒物捕集器(DPF),执行类和类限值的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目视不能有明显可见烟。”
为适应国四标准,不少地区要求安装柴油车颗粒物捕集器,目前深圳、天津、山东、成都等省市均明确提出规定加装DPF。
DPF技术是目前全球最有效、最直接改善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方法,其能够有效净化尾气中70%~90%的颗粒,很多发动机企业选择大功率段产品上应用这一技术。国四标准中明确提出这一技术路线,在环保技术上,显然已经有追平欧美领先国家的势头。
一套DPF除烟系统价格大约在2万~4万元左右,小型设备本身的残值已经不高,再加装一个DPF除黑烟,增加的成本或将高达4万,相当于设备残值一半的价格,这对小型用户群体来说无疑是较大的负担。
但DPF也有令发动机企业颇为“头疼”的问题,应用DPF最大的挑战是颗粒物再生问题,因此发动机必须增加EGR(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从欧美车用发动机的应用情况看,EGR是发动机里故障率相对较高的零件之一,要应用在非道路发动机上,还需要进行技术改进。
对于有些机型改装,如6吨以下挖掘机采用传统油泵+EGR等策略就可以。而对于10吨以上挖掘机,则需要改用电喷发动机,同时需要对电控系统、发动机散热系统进行改装。有专业人士推算过,改装一台20吨级挖掘机需要支出10万元左右,改装一台9米摊铺机需要支出20万元左右。如此改装,对于使用年限5年以下、残值较高的设备,也许还值得。而对于使用年限超过5年、残值不高的设备,则有些得不偿失。面对日趋严苛的环保政策,改与不改将是很多用户未来需要直面的棘手问题。
“一带一路”持续增效,出口面临“同阶段、不同要求”挑战
令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感觉棘手的问题还有出口。过去几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优秀企业在“一带一路”和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的战略推动下,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海外市场在制造商整体业务中的占比不断提升。
过去几次非道路排放标准的制定,都等效转化了欧美相应阶段的标准,但这次国四标准,显然已经和全球市场执行的主流标准有了很大差异,某些要求超过了欧美四阶段最终排放标准。
针对于此,制造商需要调整进行采购和生产布局,以适应国外市场相同阶段、不同要求的排放标准,中国制造商的出口难度系数或许会有所增加。
牵一发而动全身,全产业链紧张备战
过去多年,中国发动机制造商,都是以排放标准领先中国2-3个阶段的欧美地区做标杆,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不少出身于欧美地区的发动机企业,早已在满足高排放标准上,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因此在应对中国非道路四阶段排放标准升级时,相关发动机厂商外资公司也做好了将在发达市场应用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导入中国进行适应性改进的准备。
非道路国四发动机
但新国四标准,几乎把所有发动机企业都推回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征求意见稿里的部分要求,即使在欧美市场,也没有得到过有效验证。而且搭载DPF系统后,非道路用发动机本身的技术难点,以及和整机匹配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克服,并没有现成例子可以参考。按照惯常做法,发动机完成试验台调试后,还需在-7℃~38℃环境中进行“两冬一夏”的整机匹配测试,对于急需进行的技术改进和产品测试而言,颇为紧促。
即便难度不小,在新技术语境中提高发动机产品质量,也是少数企业才有资格参与的竞赛。对大多数发动机制造商,以及为发动机进行配套的零部件企业来说,快速的排放标准提升,会带来高昂的研发费用,这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承受的起;同时,对发动机和整机产品更高的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了技术门槛,国四标准升级将会带来一轮行业洗牌。
相对于发动机企业,整机制造商的压力并不完全来自于技术本身。新环保要求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发动机的燃油系统、后处理系统都要进行调整,映射到整机产品上,就需要重新调整发动机舱布局,比如加大散热器尺寸、增加DPF系统到驾驶舱距离等。
整体看,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在打造国四产品供应能力方面,不会有太大问题。但较大的挑战在于切换时间、成本上涨、设计后设备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等问题。
一份领先发动机制造商对根据小松及日立挖掘机油样进行的跟踪抽检结果显示,在2017年监测的106个样本中,仅有50%的柴油品质高于国家执行标准;而2018年的油品抽检合格率竟有所下降。
目前,中国工程用油含硫量偏高,含硫量较高的油品会增加发动机的颗粒物排放量,导致DPF系统再生间隔短、频繁堵塞和催化剂中毒等问题,造成发动机易损、寿命短。
显然,为满足非道路四阶段DPF技术的使用,国内油品质量还需进一步改善。否则,终端用户在使用仓促升级的国四产品时,可能会面临油品含硫量高带来的设备故障率增加、油耗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新系统会大幅改变现有发动机的结构和外观,整机厂商也要据此改变整机产品的外观设计,这必然会增加成本。粗略推测,国四标准发动机的单台价格,较国三产品的平均涨幅应该在1万元左右,大约相当于国三发动机价格的20%~30%。
环保力度的升级,会带来一定的采购成本上涨。这部分成本增量要么通过压缩利润空间的方式,由制造商承担;要么通过涨价,向市场终端传导。但到底通过怎样的方式消化,都需要在新标准正式公布、全面实施后,再进行各方的博弈与探讨。
而放大到整个产业链上看,环保标准升级在终端应用领域,还需要多方支持。采购和使用成本上升几乎成定局,只是增幅和消化方式还未可知。
排放控制区域划定范围进一步扩大
笔者将已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区域城市汇总如下(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不做各地区具体划定区域罗列,详细区域及政策可在相关政府机构网址搜索查询)。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中山、德阳、广州、保定、深圳、南阳、苏州、东莞、西安、佛山、恩平、河源、邯郸、廊坊、定州、珠海、潮州、成都、江门、三门峡、肇庆、滁州、荥阳、乐山、安阳、唐山、郑州、成都、云浮、淮安、晋中、洛阳、恩施、开封、南京、宿迁、鹤壁、禹州、聊城、芜湖、晋城、临清、惠州、浦江、无锡、商丘、合肥、张家港、富川、柳州、咸丰、大同、洛阳、驻马店、平顶山、淄博、宿迁、太原、安阳、常熟、扬州、呼和浩特、清远、武安、周口、运城、阳江、信阳、衡水、南通、遂宁、南阳、阜阳、辽阳、连云港、眉山、新乡、绵阳、永城、葫芦岛、平顶山、菏泽、济南、濮阳、许昌、常州、镇江、南通等。
由于地域性的差异,各地区的限制标准有所差异,上述城市中以《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GB20891-2014)第三阶段排放标准为主,少数地区限制为国一阶段以下,多数地区对烟度、油品质量提出了明显要求。
环保要求升级也将促进工程机械再制造迎来新发展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稳步发展,再制造逐渐成为行业成熟的标签之一。所谓再制造就是追求低碳、环保、绿色制造,被视为未来产业升级替代的发展方向。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比新产品的制造节能60%,平均有55%的部件都可以被再利用,制造过程中可以节省80%以上的能源消耗。目前,再制造已经成为工程机械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环保新规逐步落地之后,在二手机市场无法流通的大量设备在进行再制造之后可获得重新进入市场的新机会,减少淘汰报废所带来的损失。
市场经济的自由运作,总也不避免趋利性与偏好性,在环保与排放的博弈发展过程中,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出现不均衡与无序无规的短期局面是必然。针对当前环控局面,政府出手严控,或造成阵痛,但对于重塑行业秩序、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对标国际一流的技术和发展标准,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一切都预示着一场重大的结构性变革逐步会发生。
未来,随着中国工程机械环保要求的逐步升级,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会更加严格,执行和处罚力度也将加大。对工程机械制造商而言,无论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看,还是从应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来讲,都应该步调一致、主动向国四过渡。这不仅能降低企业在消化旧设备时的亏损,更有利于构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秩序。
环保一事在乎诚,在乎长久,其影响不在一城一地,不在一时一刻。工程机械企业与行业同仁应当以高标要求自身,越能尽快认清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认清行业走势,积极寻求技术再发展、产业再升级,越是能够提升自身抗风险的能力,方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