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以“规范安全监督管理推动化工品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主题,2019危险品与化工品道路运输(华中)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河南洛阳隆重召开,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同期在洛阳区域上市。
我国是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和使用大国,据估计,危险货物年运输量超过17亿吨。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企业1.1万家,车辆37.5万辆,从业人员150万人,完成危险货物运输量约11亿吨,占各种运输方式的近70%。危险货物种类繁多,并且理化性质比较复杂,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较大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副秘书长蔡执阳
近年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系列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出台了系列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地也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关管理措施,对于预防和减少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保障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必须正视,我国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仍相对薄弱,重特大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在此情况下,迫切需要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针对管理薄弱环节强化联合管理,填补法规制度存在的漏洞和缝隙。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彭建华
为加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预防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起草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彭建华强调,规范安全监督管理是推动化工品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洛阳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洛阳市物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潘平
“2019危险品与化工品道路运输(华中)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河南洛阳举办,主要是考虑到洛阳所具备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活力的潜力。
洛阳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洛阳市物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潘平介绍,洛阳具有悠久历史,区域优势显著,截至2018年洛阳拥有49家危险品运输企业,各类危险品运输车辆4417辆,其中2360辆牵引车和一体车、2057辆半挂车,所有车辆均已安装GPS监控系统,使用率100%;从事危险品货物运输的从业人员11000余人,其中危运驾驶员5600余人、押运员5200余人、装卸员200多人。
“华中地区较大的洛阳市石油化工厂被列入全国重点发展的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洛阳吉利危化物流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积极推进,总体来说,洛阳危化品品类众多、资源丰富、市场宏大且活跃,但是市场管理和运营仍处于‘小、弱、散’阶段,抗大风险能力弱,经营管理亟待提升。”潘平表示,希望能够借助规范安全监督管理契机,加快危化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培育危化物流市场,发展壮大产业,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健康平衡发展。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绍海
针对危险货物运输,规范和安全监督管理的同时,运输装备车辆性能及技术升级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届论坛特别发布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率先带动行业运输装备全面提升。
“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在上海国际车展推出后引起行业强烈关注。该款新车基于‘蜘蛛智选’C2B定制平台定向研发,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绍海介绍 ,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的“一体化定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技术标准一体化、服务保障一体化、运营平台一体化。
与传统危化车相比,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的主、挂车采用“一体化”集成设计,创新运用7项车罐一体化专利技术,提升了整车使用一致性与便利性;全面统一技术标准、数据通讯等,实现主、挂车协同控制,提升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
作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智能卡车”代表,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搭载了上汽红岩最新的智能网联系统,通过智能危化品监控平台,对货物、驾驶、设备进行全面监控,实时监测危化品主车及罐体阀门等运行状况;遇有异常情况发生,通过地图跟踪、轨迹回放、智能影像等功能获取故障信息,有效预防风险。
360度环视
后防撞警示
“你的安危,我一身承担”是上汽红岩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对广大用户做出的安全承诺,也是主动承担的行业责任。在主、被动安全配置方面,除了LDWS车道偏离报警、AEBS自动紧急制动、ESP电子稳定系统等传统优势配置之外,还增加了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基于人脸识别开发的DMS防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等;新车罐体采用高科技安全涂层,即使发生碰撞,罐体内的易燃易爆物质也不会发生泄漏和爆炸。
“上汽红岩在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的研发方面积极创新,对产品性能不断升级,大幅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副秘书长蔡执阳表示,车罐一体智能危化车的技术创新充分显示了上汽红岩对推动危化品物流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担当。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