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三一与巴西圣保罗州政府达成了投资两亿美元在圣保罗州建立工程机械生产基地的意向。业内称,继印度、美国、德国之后,三一再次落子巴西,在其全球版图画上了重重一笔,标志着其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已初步完成。
伴随着三一全球布局的初步完成,国际工程机械巨头们无不对三一防范有加——在1994年三一进入这一领域时,超过90%的市场被国外企业牢牢占领;而今,三一抢占了国内的市场,而且雄心勃勃地一再进军海外。究其原因,三一人共同给出的答案是:自主创新这一强大“核引擎”引领着三一驰骋全球。
■落子巴西 全球布局已初步完成
“直接投资的方式,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的风险成本,且投资的规模和进度,完全由我们自己控制。”对于三一“与众不同”的国际战略,向文波如此阐述。目前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中“出海”的并不多,三一走的是一条创新的“直接投资建厂”之路。
这家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的国际化战略是:首先产品走出去,提高品牌和国际市场上的快速反应能力;其次企业走出去,在海外进行投资设厂;第三资本走出去,通过国际化的资本运作,去整合国际范围的人才、资本、市场等资源。
目前,三一已经完成了战略中的前两大步骤:在海外,已有30家海外子公司,产品批量销往了全球110多个国家;在印度、美国、德国建立工程机械制造基地。
中投顾问认为,三一再次落子巴西,标志着其在全球市场的布局已初步完成。伴随着全球布局的完成,三一将继续深化其国际化战略,通过整合全球的优势资源来提升自身实力。比如德国拥有着行业内顶尖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而美国拥有着行业内一流的创新能力,都可以学为己用。
“2012年海外市场要占30%以上的比重。”向文波的目标清晰可见。
■磨剑十年 国际版图的创新内核
企业巨大光环的背后,向文波最为自豪的是三一的自主创新能力。1994年,从三一的第一台混凝土拖泵下线起,这家公司的命运就与“创新”二字捆绑在一起。
1999年,三一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37米臂架泵车,使中国掌握了以前只有德国等少数国家拥有的臂架研制的关键技术。此后,三一再接再厉,陆续取得48米、56米、66米、72米臂架混凝土输送泵车的研发突破,奠定了在泵车研发领域的世界最先进水平。其次,是履带起重机。在三一进入这个行业之前,中国长期没有350吨以上的履带起重机。三一从400吨、450吨、630吨、800吨、900吨做到1000吨的大型履带起重机。此外还有世界第一台全液压平地机,世界最大吨位挖掘机……
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机械产品相继在三一问世。三一在中国市场发起挑战国外品牌、捍卫民族工业的战争,使得中国工程机械市场乾坤倒转,中国品牌与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由当初的1:9变为9:1;也使得三一可以走出国门与国际制造强企竞争。
自主创新的技术突破,使得三一与欧美等企业进行正面竞争时逐步占据优势。然而,对于装备制造企业而言,研发创新取得突破只是成功的第一步,产品通过市场的考验更为重要。对此,业界一致认为,三一之所以能够把国外产品市场份额夺过来,三一人服务创新的理念是至关重要的一着棋。三一用较高的性价比满足了客户价值链的提升。
■剑指全球 三一的秘密武器
关于自主创新,向文波曾对媒体这样阐述:“把引进的技术建立在不完善的工业基础之上,即便引进的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出的产品仍然是落后的。所以,三一的战略很清晰:在深耕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制造的全球化。”
有资深业内人士透露,三一重工要突破一个新领域,首先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创新研发,申请大量专利,积累到一定程度再“横空出世”。而“重量级”的新产品一亮相往往使国内外众多同行猝不及防,从而带动全线产品的销售,极大地提升品牌知名度。这个看似简单的招数,三一过去10年里屡试不爽。
然而,如果说自主创新这一强大“核引擎”引领着三一蜚声海外,那么创新能力源自哪里?
对此,向文波表示:首先是人才。三一拥有一支5000名工程师的研发队伍,单从数量讲,这在行业里也是数一数二的。此外,三一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在内部,拥有8个研究院。在外部,与武汉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等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据悉,三一有一套完整的吸引人才机制,在三一集团长沙本部,本科大学生每月工资可以达到3000元,研究生可以达到6000元,相当于当地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其次是激励机制。对于科技研发人员来说,比工资收入更有吸引力的是项目奖励机制。三一根据研发工程师负责的产品项目能否投产、能否取得经济效益,设立了激励办法。这种激励方式,把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牢固地捆绑在一起,科技研发人员全身心投入到了研发创新活动中。研发工程师经常能拿到几百万乃至上千万元的巨额奖励。
最后是文化。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都会植根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之中。湖湘文化的四个特点:敢为天下先、心忧天下、经世致用及知行合一也深刻融于三一企业文化并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中。三一有着更加外张和融和国际元素的企业文化,这使得三一勇于创新。“宽容失误,不许重错。”三一有着鼓励创新的氛围。在三一,科研人员绝对不会因为创新中的失误而受到责备。
从起步到站稳脚跟再到今天的大步流星,创新毋庸置疑是三一前行的第一驱动力。作为三一创新基础的科技创新,引领着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使科技真正转化成了生产力,实现了价值链的提升。三一的创新文化也必将成为其进入世界500强的强大动力。(周 娜)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