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在澳门开幕,柳工已连续第九次受邀出席该论坛。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海波,副总裁罗国兵出席此次论坛,并发表演讲。论坛期间,柳工还举行了“六十年:激情与奋进的故事之大国工程的揭幕仪式”,今年是柳工成立60周年,柳工国际化道路也已经走过15个年头,柳工参与了如中老铁路项目、马东铁路项目、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项目、“中国天眼”FAST探空项目,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大国工程项目,这些高品质的超级工程项目彰显着现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风采。以此为积淀,柳工将开启新的征程,继续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去。
高峰论坛围绕“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为主题,研讨在全球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技术变革、模式转变等培育基础设施发展与国际合作的新动能,以促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
转型创新深耕海外
转型创新,是需要基于已有的优势为基础更上一层楼,形成在细分领域的独有特性。以往大而全的方式靠数量价格抢占市场的时代早已过去,随着业内成熟用户的增多,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的产品优势不断显现。除了在产品线上下功夫,在管理体系上进行优化设计,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效率,促进生产有序高效进行。同时,在国际化进行中企业本土化,落地深耕的能力也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黄海波在中拉基础设施合作论坛上做主旨发言时表示,柳工在海外耕耘15年以来,拉美地区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最大的感受是要做好两个平衡,一是稳健经营与激情自信未来之间的平衡,第二,平衡关于自主创新和合作机制创新的平衡,推进本地化的经营,深度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去,而不是简单的贸易或资源的交换;培训本地的员工,并且承担本地的社会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企业,这是提升新动能最关键的举措。
多年来,柳工一直秉承着植根本土深耕海外的方式稳健的推进国际化。并且在中国本土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不仅仅成为了工程机械行业的表率,也为整个中国品牌走出去打造了一张金色名片。
对此黄海波坦言,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数据,就是在“一带一路”65个国家里我们的布局是53个国家。2003年开始有了国际化的战略布局以后,现在覆盖的是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南极、北极,随着我们的科考队,现在都有设备分布。
柳工以优质的服务和渠道为基石植根全球市场,黄海波还告诉记者,我们会更重视渠道的建设。特别是在成熟市场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就是行业的规则,一定不能简单地只是把产品销售出去,更重要的是在后期的配件服务,还有厂家要做好的一个重要工作,叫技术支持。这是我们的一些体会,一定要敬畏当地的行业规则,如果简单通过首次购买成本的降低,你获得了第一个订单,但在后续的后市场,特别是主机厂家的技术支持上,大家不花时间,不花精力和工夫去做好,那这第一比订单有可能是对企业抹杀的第一棒,今后进入这个市场要花10倍的代价。
切脉行业随势而动
根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5月,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9313台,同比涨幅71.3%;2018年1~5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05935台,同比涨幅60.2%。柳工同期增长90%左右,继续领跑行业。柳工要想在存量市场上获得进一步增长或竞争力得到提升,更多的还是回到原点,理解客户的痛点。
同时他还表示,工程机械作为一个周期性明显的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新的上升周期之中,对于市场未来走势和行业发展趋势,黄海波给出了这样的判断,对于行业周期的调整,还是充满信心的,从2016年下半年到今年整个行业都是快速增长。我们也会预判,在2019年或2020年有一个微微的调整期,但不会像过去一样快速下滑,有可能行业会在5~10个百分点的向下调整,当然不同的产品线表现不一样。挖掘机、叉车,甚至起重机,2019年还会继续增长,总体来说整个行业是有调整,不会像过去一样快速下滑。
据了解,随着行业的增长,业内诸多厂商都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大产能,柳工在此也有自己的动作,但是盲目的扩大产能势必带来业内恶性竞争的后果,使企业行业的健康发展受到损害。我们的判断有几个数据,首先第一个是厂房,第二是设备,第三是人员产能。从厂房产能上的确都有过剩,设备我个人认为也是过剩,经过这一次低谷期的洗礼,人员的产能其实是不足的。
面对这样一个产能过程中,柳工选择做法是用自动化进而智能化的制造这个角度来解决产能问题,同时也弥补在过去调整周期中,人员减少这样的一个瓶颈,因此,在不久前柳工开始进军工业机器人行业。柳工与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隆重举行了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同组建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心,并落户广西智拓科技有限公司。
据了解,柳工是国内制造业中最早从国外引进机器人的企业之一。目前,活跃在柳工生产一线的焊接机器人约有近100台。多年来,柳工在机器人安装、调试应用、维修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在机器人功能的延伸和开发、系统集成的改造和升级上掌握了大量的关键技术。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