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副总经理孙昌军在近日举行的一个活动上透露,中联重科已将生产一线实施了多年的计件工资变为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发明的一种劳动报酬方式,目的是克服计时工资有可能导致的“磨洋工”和劳动报酬平均主义现象,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显然,就优化劳动报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言,计件工资的确比计时工资更为科学。故计件工资已成为制造企业多年来普遍采用的劳动报酬方式。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中联重科为何放弃这种看起来科学合理的薪酬方式?
计件工资的前提,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也就是说计件工资对产品的要求“合格”就行。而当下,工程机械已从外延式“跑马圈地”规模数量扩张,转变为内涵式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工程机械企业之间的比拼,已不完全倚重于“块头”的大小、市场占有率的多少,而依仗于技术创新能力与高质量的产品。计件工资只需满足提供合格产品,而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不能仅仅满足于合格,而应该是优质;不能仅仅符合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而应该符合高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个性化企业标准。
显然,高质量的产品,除离不开先进的工艺装备,需要实施智能制造外,关键是制造产品的一线员工要精心操作,精益求精制造精品。“萝卜快了不洗泥”,计件则追求速度,速度往往难以与精品兼顾。
中联重科正是看到了计件工资与精品质量难以兼得的矛盾,才改变计件劳动报酬方式,并大幅提升一线高技能人才的薪酬待遇。
当然,在实施计时工资的同时,如果能从制度设计层面出台更科学的办法,在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同时,能保持合理的劳动生产率,这更是企业乐见其成的好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