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徐工集团历时三年组织开展的“绿色创想”活动表彰大会在总部隆重召开,会上对在2015—2016年“绿色创想”活动中立项的292个项目中的48个优秀项目团队及组织单位给予“董事长绿色创想奖”表彰奖励,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等公司领导为获奖项目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6月17日,绿色创想表彰会隆重召开
近年来,徐工集团持续吹响“珠峰登顶”的号角,开始向着全球工程机械产业的最顶峰发起冲击。集团董事长王民意识到,企业已进入“珠峰登顶”解决最后10%难题的关键阶段,一些难题已经不再是单一企业、单一部门、单一体系单元能够解决的,需要举全集团之力,甚至全国、全世界资源之力,发动一场新的攻坚战,用超常规的创新思维和方法去解决。为此在2013年底,王民提出:建立一个平台,举全集团之力,组织一个上下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的行动,把二级公司领导以及全体干部员工的意志和行动凝聚到解决珠峰登顶最后10%的系统难题上。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讲话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创想”活动应运而生。徐工集团总经理助理徐筱慧介绍,对于大型企业集团来说,涉及到跨组织、跨部门的跨界协同时,往往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虽然大家一直在讲协同、讲系统,但是当真正遇到问题需要去跨部门联合组织,往往会很容易出现本位主义,这就使得企业成长面临着体系上的天花板和部门间的部门墙的阻隔。因此,承接王民董事长解决“珠峰登顶最后10%的系统难题”的命题,徐工开展的“绿色创想”活动,就是要通过群策群力、跨界协同,不断打造,使之成为难题攻坚的平台,知识开放共享的平台,模式推广应用的平台,人才成长历练的平台,以及技术与管理创新和品牌文化塑造的平台,持续提升品牌“创新”内涵魅力,持续输出创新管理模式、价值成果,形成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文化氛围与活动成果,持续激发正能量,催生新活力。
一等奖项目领奖
二等奖项目领奖
2014年“绿色创想”活动启动以来,在王民董事长的亲自推动和各级领导的参与支持下,活动得到公司上下的积极响应和有力推进。在攻坚克难的实践中,实践群策群力、跨界沟通、团队协同的高绩效输出,全公司进一步形成决策聚焦、行动敏捷、自发攻坚的团队创新景象,营造了良好的团队创新氛围,有效提升了企业管理创新能力,促进了团队协同文化的落地实践。2015—2016年,共有2423名员工,292个团队参与了活动。经过对已立项的292个绿色创想项目实施8个业务类别分类管理,并通过 3 轮 53 次现场调研、11 场方案 PK,分类管理团队和专业评审组逐级14次评审,252项落地项目中有48项公司级优秀成果脱颖而出。
一等奖—徐工道路行业首个专业路面机械交易平台“路之家”建设及推广项目团队
二等奖—徐工起重机械超大吨位全地面起重机首装首吊可靠性提升项目团队
二等奖—徐工研究院刚-散耦合施工机理研究体系构件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团队
王民在表彰会上表示,徐工距世界顶峰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都是最本质的系统管理问题,最难解决的10%的瓶颈问题,这是最难啃的硬骨头,要实现这些目标靠什么?只有靠创新驱动,最关键的是体制和理念方法的创新。徐工一定要给所有的员工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平台,使管理和技术瓶颈难题能够得以解决。绿色就是生命力,就是青春力。绿色创想品牌工程基本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制造、研发工艺、营销服务、国际化市场方方面面,关键是能发现人才、提升管理、解决问题,关键是以人才为根本,以品质为生命,以创新为灵魂,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平台、机制和办法。今后要把绿色创想品牌工程做得更扎实,更有效,更能够聚焦,更能有高端难题的突破,并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样我们不仅可以锻炼一批人才、成长一批人才、发现一批人才,而且可以使徐工这个企业外有影响力,内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就会使徐工始终处在行业最前列。
三等奖—徐工随车基于精益思想的制造过程联动解决方案项目团队
三等奖—徐工巴西“辐射拉美”出口营销策略研究与分析项目团队
三等奖—徐工挖机全面推进挖机产品全球化项目团队
会上,聚焦绿色研发、绿色制造、绿色营销和绿色管理四大方向,涵盖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类,精益制造类、再制造类、市场营销类、国际化拓展类、模式化创新类、风险管控类、人才培养类八个类别的48个优秀项目荣获“董事长绿色创想奖”,受到表彰奖励。同时,发布了2017-2018年“绿色创想”品牌工程工作方案,明确了“四个聚焦”的工作主旨,即聚焦“登顶目标”,解决“登顶难题”;聚焦管理提升,建立创新长效机制;聚焦全价值链,打造创新改善文化;聚焦应用信息技术,搭建创新共享平台。确立了“绿色技术与品质提升”、“智能制造与精益生产”等七大攻关方向,按照“策划促动、问题界定、对策研讨、资源匹配、立项评审、过程管控、成果验证、评审分享、成果认定、推广应用”管理模式,全面推动“绿色创想”品牌工程实施落地,促进徐工品牌核心竞争力提升。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