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俊威,50岁,来自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从事薄板件铆焊工作,钣金、焊工双料技师,派驻徐工巴西制造300余天,作为一名资深的手艺人,三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对薄板件的工装设计,工艺培训和现场指导方面具有独具一格的方法和思路。
【徐工匠人】巴西杜俊威
工匠心的执着
在杜工身上有一股劲儿,爱琢磨,精益求精,不到南墙不死心的执着,“迂”人的一根筋,或许就是手艺人的工匠之心。
初到徐工巴西,杜工就接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XT870BR两头忙驾驶室、机罩、油箱等结构件当地化自制。当时唯一能参考的技术资料只有一张二维总成图及底板图纸。同时随之而来的产品研发设计、工艺文件制定、配套件的开发供应、批量生产、制造效率品质以及巴方员工的技能、成本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摆在了他的面前。面对这些,杜工丝毫没有犹豫,抽丝剥茧的细致分析,制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工作中的杜俊威
设计试制的那段时间是来巴西后最艰难的时期,因为驾驶室内部饰件的借用,当时没有安装数据尺寸及三位模型,使得内部空间设计尺寸无法自主控制。带着白天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只能在晚上继续思考,有时夜里醒来找到灵感画草图。
试制样品阶段,杜工带着另外一名年轻的员工在现场,白天、黑夜整整干了45天,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当时7、8月正值巴西的冬季,早晚最低温度只有5-6度,但师徒俩每每都是大汗淋漓地忘我工作。
2016年9月,终于完成第一台驾驶室样品试制,2017年2月完成了批量化自制。到目前为止,两头忙产品的覆盖件生产工艺目标已经达到设计要求,驾驶室一次性通过防倾翻论证并取得资格证书,为公司又增加了一张强有力的通行证!
责任心,就是一种踏踏实实的敬业精神
责任心的奉献
责任心,就是一种踏踏实实的敬业精神。杜工走路时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脑子里装满了工作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要想形成批量生产,必须对巴方员工进行系统的技能、岗位知识、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培训。每周两个30分钟的翻译交流,其余时间只能靠自己和巴西员工,许多专业术语表达起来比较困难,只能一个零件一个部件一个人地一遍又一遍地实际操作示范,直到他们掌握基本操作要领。杜工总是不厌其烦的言传身教,以不断追求产品细节完美和效率提升为引导,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传递着徐工严格、踏实、上进、创新的精神内涵。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目前6名巴方员工的综合技能素养已完全胜任了XT870BR驾驶室、机罩、油箱全过程制作任务。工作效率和最初相比有了几倍的提升,已基本达到作业指导书的效率要求。目前,薄板件巴方员工的每天有效岗位工作时间大约在450分钟左右。
求索心的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杜工始终带着一颗求索之心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攻破一个个难题。
杜工一直关注薄板件的质量提升、效率提升和成本压降,不断探索、研究薄板件的当地化之路。经过对黄线产品驾驶室、油箱、机罩等薄板件的实地调研,吸收其薄板件设计中的精华部分,统筹考虑,创新性地提出“配套件统型”,对驾驶室铰链、门锁、把手、雨刮器、电机、油箱法兰等实行统型,这为后续相关薄板件设计、配套件的采购和物流管理等工作带来了实质性地推动。
与此同时,杜工还带领薄板件团队自主设计、制造系列薄板件工装、模具、胎具等。其中,借助于激光下料精度高的优势,首创将榫卯结构应用于薄板件工装,使工装的精度和使用寿命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约了500余万巴币的费用。
两头忙驾驶室现场培训
两头忙油箱件现场培训
青春不是年龄,杜工对工作始终保有一颗年轻的激情之心,他鞭策自己做一颗钉子,“认准了,就去做,不畏惧,不放弃”,朴实无华的语言或许才是最美的心声。杜工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徐工人用专注和坚守诠释对徐工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