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制造,在大众生活领域,还是个陌生的词。
但从前年的“中国制造2025”纲领,到去年“两会”,再到此前的G20峰会,“柔性化生产”“柔性制造”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在长沙经开区,单品种、大批量的“刚性生产”产品逐渐退出企业,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制造”产品方兴未艾。三一重工、一派数控、宇环智能等企业纷纷从“刚性生产”转向“柔性制造”。
柔性制造可同时加工几种不同的零件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从传统经济到智能经济,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关键,就是如何从“刚性生产”转向“柔性生产”。
刚性生产,体现在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方面,满足的是社会对大量工业品的需求。
而伴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买方市场和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时效性要求日益凸显,满足“多样化、小规模、周期可控”的柔性化生产,才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制胜的关键。
这一新颖的生产方式,在此前沿海地区的中小服装制造企业有过极致展现。如今,在长沙汽车制造领域已广泛应用。
长沙一派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更红对此感触良多。
“‘柔性制造’可同时加工几种不同的零件,灵活性极强。如今市场上那些琳琅满目的汽车型号和种类繁多的配置构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柔性生产体系,既降低了汽车制造成本,也降低了售价。”朱更红说。
柔性生产方式在园区企业成主流
记者在采访中,处处可见“柔性制造”生产画面。在一派数控,个性化订制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该公司日前研发的首台手机盖板瑕疵检测机,利用仿人类视觉方式进行自动识别,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多项缺陷检测的正确率也超过99%,颠覆了检测工艺。
在朱更红看来,高精准发动机活塞生产线才是一派数控的明星产品。“像数控活塞变椭圆车床,采用直线伺服技术,可以更灵活精准地控制大功率船用柴油机活塞的加工形状。”
走进三一重工的18号车间,喷泉、棕榈树相间分布,现代化、智能化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智能化工厂,也是一个集先进自动化硬件设备与数字化管理系统于一体的智能制造系统。”三一集团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潘睿刚介绍。
记者了解到,目前18号车间已实现生产中人、设备、物料、工艺等各要素的柔性融合。
“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强势回暖,今年2月份搅拌车上升96%,泵车上升91%,拖泵上升127%,产品在整个市场上供不应求。”潘睿刚表示,尽管如此,三一重工还是如期完成生产任务,这得益于车间采用的柔性制造系统。
如今,三一重工18号车间的8条生产线,可以实现69种产品混装柔性生产,传统的起重机、挖掘机、消防车、泵车等产品都具备了这种柔性生产方式。C2M(客户对工厂)生产方式已被其他许多公司采纳并应用。
大数据是“柔性制造”的关键
从采访来看,柔性生产的本质,是使生产过程由厂家主导,转型为消费者主导。因此运用大数据技术和思维,把消费者与生产者一体化,就成为关键。
在大数据方面的应用,企业通过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更快地找准市场,同时通过开放生产环节,让消费者介入生产过程。
在大数据的采集和挖掘上,三一重工一直走在行业的前面。“通过智能硬件设备和数字化信息系统,我们可以采集和储存大量的数据信息,包括用户需求、产品信息、设备信息以及生产计划等。”潘睿刚说,基于对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可以制定最合适的生产方案,最有效地分配各种制造资源。
潘睿刚说,在物料运输方面,三一重工将自己的制造系统与供应商的物料系统进行共享,一旦物料库存不足,供应商便可根据数据直供上线。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