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提出,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有哪些?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发展面临怎样的新挑战?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司长周建平日前接受本报专访,回应社会关切。
经济增速偏低、分化加大、筑底企稳
对于目前东三省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周建平用一句话概括:增速偏低、分化加大、筑底企稳。具体来看:
——吉林经济逐步企稳,有望率先稳中向好。去年GDP同比增6.9%,增速逐季回升,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达到7.2%,现代服务、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等新兴行业投资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黑龙江经济增速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大部分指标已基本稳住。去年GDP同比增6.1%,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民间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2.0%、5.5%、-1.1%和7.9%;
——辽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强以及经济数据挤水分等共同作用下,去年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为负增长。
“今年以来,东三省的部分先行指标有回暖趋势,但经济分化在加大。省与省、省会城市与其他地市、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分化构成了东北经济的特点。”周建平说,比如区域内部,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条中轴线上集中了东北50%—60%的经济总量,发展势头还不错。但西部地区靠近沙漠,资源、交通、环境、区位条件差一点,发展慢一些。行业当中,一些传统的原字号、初字号集中的地区和偏重资源型的城市产业行业发展比较困难,而新兴产业发展比较好。
国企改革是关键,“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周建平认为,东三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上。体制机制上看,政府职能转变相对较慢,经济发展活力不足,要素市场发育不健全,国有企业存在不少历史遗留问题,钢铁煤炭去产能分离安置人员难度大、渠道窄,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
经济结构上看,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一方面,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对经济集中负向拉动效应显著,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普遍不景气;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规模小、比重低,短期增长远不能弥补传统行业下滑造成的缺口。同时,投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较高,产业领域投资增速明显偏低,部分地区民间投资严重下滑。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我认为,国企改革是其中关键。”周建平说,长期以来,东北国企战线拉得太长,布局不合理,竞争力不够强。不少国企尽管改制了,但并未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和用人机制;央企在国有经济中占比高,与地方融合发展不够紧密。目前,深化东北地区国企改革专项工作方案正在实施。比如在东三省各选10—20家地方国企试点混合所有制改革。
此外,东北国企改革和别的地方比,还有个难题是如何为企业减轻负担。现在,不少企业承担着“三供一业”(家属区水、电、暖和物业管理),以及幼儿园、学校等社会职能。目前,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正在加速。黑龙江已基本完成厂办大集体改革,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试点工作,其他两省的分离移交工作还在进行。
专项资金支持新兴产业集群
周建平说,东北民企发展很快,数量也不少,对地方发展贡献大,但确实存在不足,概括起来是“四多四少”:生产企业较多,生产服务型企业少;一般型企业较多,科技型企业较少;从事低端产品生产的多,从事高端产品生产的少;小微企业较多,行业龙头领军企业较少。
去年12月,大连等13市确定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重点通过政策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人才环境、法治环境等六方面进行探索。目前,发改委正研究与全国工商联一起,对东北营商环境定期评估。将问题及时反馈给地方,加大改进力度。东北地区获批的两家民营银行——辽宁振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亿联银行,筹建工作也在有序推进。
结构性矛盾是东北发展老大难,淘汰落后产能方面,周建平介绍,2016年东北地区全面完成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化解任务,部分指标超额完成。初步统计,去年东三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4014万吨、钢铁产能1320万吨。
培育新动能方面,计划2017年在中央预算内资金中安排东北地区新动能培育专项资金、东北地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东北地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发改委将会同科技部、工信部、国土部和国开行支持在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东北和东部对口合作是全面东北振兴的亮点,周建平表示,通过学习合作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更能改进现有工作。“但要强调的是,对口合作,不是帮扶,更不是援建。要用市场化方式开展建立全领域、全方位、多层次合作。”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