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到提前建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重型机械制造基地,上海重型机器厂已今非昔比。今年头两个月,该厂已接到订单3.5亿元,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已连续三年增长幅度居全国同行第一。与三年前相比,全厂销售收入猛增5倍,达到19亿元;工业总产值增长4.6倍,突破21亿元。这三年中,上海重型机器厂投资5亿多元,生产能力成倍增长。
上海重型机器厂厂长吕亚臣并不满足这些。他说:"上海有这么好的产业链,有这么完善的科研服务体系,有理想的交通、采购、加工配套和客户资源,企业发展的条件如此优越,上重厂做得还不够!"
上海重型机器厂是中国动力工业之乡---闵行工业区的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它曾与上海电机厂、上海锅炉厂、上海汽轮机厂并称为闵行千余家企业中的"四大金刚"。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上重厂逐渐走到了破产的边缘,连续十多年每年亏损三四千万元。
2001年,40岁刚出头的吕亚臣走马上任,成为上重厂第12任厂长。
吕亚臣感觉到这家国有企业的困难之大,超乎想象。但他毕竟是行家里手,一上任几道厂长令,这家大企业就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正当大家眉结刚松时,机器转了一星期就全停了下来,一问原因,是厂里此前拖欠应付电费287万元,供电局把电闸拉了。
吕亚臣心急火燎地赶到集团公司求援。他说:"才一个星期,还看不出一个人有没有能耐把厂子整好,总得让机器转起来,看看后面的招数吧!"就这样,吕亚臣借回来287万元付了电费,重新开工。
付了电费,又发不出工资。吕亚臣在东北组建了一个销售公司专门接生产合同,用一笔一笔的合同订金和进度款,每月分两次给工人们开了工资。不到半年,这家销售公司接了2亿多元的合同。慢慢地,厂里的资金形成了"流",付不起电费、发不出工钱、筹不到生产资金的窘境逐步化解了。
此后,吕亚臣更是妙招连连。在厂党委一班人的协同、支持下,他先是着手调整产品结构,把产品拓展的重点放在为冶金、电力、建材、汽车、造船、房地产等产业提供大型关键装备。当订单越接越多、生产任务像潮水般涌进厂门的时候,他又着力抓企业内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据介绍,绩效挂钩试点改革的实践达到了两大目标:一是车间技术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收入(含四金),从原来的600元猛增到2300元,最高的一线工人月收入达8000多元;二是劳动、工资改革全面开花,各个车间、部门都争先要求绩效挂钩,全厂年机加工时从原来的40万小时上升到106万小时。
就这样,吕亚臣把濒临破产的上重厂救了回来。
今年年初,我国第一根国产船用曲轴在上海重型机器厂下线完工,将安装到大型出口船上,驶出国门。这打破了日、韩两国对该技术的垄断,结束了我国这一低速柴油机关键部件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实现了中国造船业里程碑式的飞跃。
吕亚臣下车间时与工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是:"要做就要做第一,我们厂的'大戏'还在后头!"他这里的"大戏"是指什么呢?翻开吕亚臣的日记,上面赫然写着:"上重厂明天的目标---日本三菱、韩国斗山!"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