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销量只有2000台的叉车厂,到如今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经济增速趋缓、外贸订单减少、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屡屡在国际市场上打响“杭州制造”的品牌。近日,杭叉集团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再次得到业内关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作为国产叉车中的代表品牌和龙头企业,自2000年改制以来,杭叉集团通过深化改革、企业搬迁、技术创新,已发展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叉车研发制造集团之一,产品销量十多年来持续位列行业前茅,连续十年保持行业出口领先地位。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代表,杭叉集团拥有诸多光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可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企业……在杭州装备制造行业发展历程中,杭叉集团并不是一家十分引人注目的企业,但是十几年来坚守着创新发展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骄人业绩,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杭州制造”的品牌。
据美国《MMH现代物料搬运杂志》对全球叉车按2014年销售额排名,杭叉集团位列世界第9位。杭叉集团的销量已占世界机动工业车辆总销量约7%。集团“十三五”发展战略是“专业化生产,品牌化经营,集团化运作,国际化整合。”发展目标是进入世界叉车前五强。
不断的技改投入,造就了今天全新的杭叉集团。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工业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工业设计中心、智能工业车辆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国家认可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杭叉集团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研发硕果累累。
杭叉集团董事长赵礼敏表示,不断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杭叉集团成功的法宝。改制十几年来,杭叉牢牢抓住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把一家三流企业建设成为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叉车制造基地之一。特别是最近三年产品转型三次,从机械叉车到电动叉车再到智能物流无人叉车,实现了质的飞跃,接下来,杭叉将实现从卖叉车到卖系统。
2016年4月28日,杭叉与KOLLMORGEN签订了AGV技术的战略合作协议,意味着杭叉集团将向市场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灵活的AGV整体解决方案,引领国内叉车行业的产品智能化转型。
现如今,公司每年的科技投入都达到3%以上,目前,企业技术中心拥有4个整机研究所,4个部套研究所和1个行业领先的国家认可试验室,通过近几年的技术攻关,公司研发出高性能叉车替代进口产品,2013年又推出性价比更高的A系列产品。借助营销网络优势,杭叉实现了营销和服务的一体化,探索4S店运行模式,在行业中率先开通了400客服专线,并率先推出三包内主动强制保养和限时到位服务,全面打造服务品牌,同时进军仓储物流业,开发出前移式叉车、电动托盘式叉车、电动堆垛式车等产品,在节能环保领域,新研发的系列平衡重叉车因能耗少、噪音低,备受欧洲市场青睐。
作为国内叉车行业的出口大户,赵礼敏介绍,从2005年开始,杭叉已经连续11年位居国内行业出口前茅,产品远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杭叉集团积极谋求转型升级,进行供给侧改革,先后成立智能化工业车辆事业部,上线“数字化工厂平台”、“云叉车”系统等。杭叉集团拥有先进的机器人(21.800, 0.34, 1.58%)创新平台、强大的硬件设计能力、覆盖全国的售后服务能力以及多种无人叉车车型,能够为客户定制各种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在总装配车间,一条条传送带上的叉车部件,每一个都绑着一个塑料文件袋。袋子里有一张纸,详细记录着部件的相关信息,还有二维码。
据介绍,“数字化工厂平台”上线后,产品不合格率下降了9成。“系统能自动判断每道关键工序是否合格,并在后道进行自动控制,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些数据都能存储在云端,不仅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优化流程,还能随时回查每一项数据进行追溯。这就像给每一辆叉车都建了一份“档案”。
“如果叉车损坏,客户需要售后服务,只要一个叉车序列号,就能调出该叉车的所有信息,让售后服务得到更快更及时的响应。” 赵礼敏说,这份“档案”是杭叉建立快速服务机制的关键一步。
赵礼敏表示,在新常态下,叉车企业不能抱着以往的经验,仅企图靠数量扩张取胜。“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各个品牌实力的互相竞争已经成为主流。”而要具备竞争力,除了要依靠技术和产品,还要主动挖掘客户更深层次的需求。“虽然表面上看上去市场不景气,整体保有量也许不会有大的提升,但用户的整体需求不会减少,只是一部分需求从明面上的产品转变为了对后市场服务的要求。只要坚持下去,产品的实际市场容量和企业实力、品牌知名度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
赵礼敏认为,在未来,随着自动化仓库的进一步普及,叉车将会成为智能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借鉴欧美一线品牌的经验,杭叉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产品体系,丰富产品类型,从而在新的发展周期继续引领行业发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