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各省市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近十年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逐步成长壮大,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1999~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由1.53万亿元增加到5.83万亿元,年均增长16.0%,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7.2%提高到19.4%。
1999年,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为23.7∶41.0∶35.3,2008年,西部地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6∶48.1∶36.3,不断趋于优化。近十年来,第一产业在总量增加的同时,所占比重下降了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了7.1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在比重持续提高的同时,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从重点行业来看,能源、化工、装备、冶金、农产品加工、特色旅游等已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西部地区在全国能源化工和部分原材料生产基地的地位不断巩固。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依托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已经形成了一些在全国具备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甘肃、云南的铅锌、四川的钒钛、内蒙古的稀土、青海的钾肥、贵州的磷肥等原材料工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新疆、青海、陕甘宁、川渝等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黄河上游、长江上游水电基地,陕北、蒙西、宁夏和云贵等煤电基地建设加速推进。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使一批旅游景点逐步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精品。
与此同时,产业园区正逐步成为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承载地。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加快产业集群化和园区化集聚发展的步伐,各类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展迅速,成为招商引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增长极。四川省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38个省级开发区。重庆市拥有各类工业园区43个,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0%左右。甘肃省内各类开发区、示范区119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36个。新疆自治区国家级开发区8个、省级开发区10个,还有一批正在逐渐形成的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西藏目前形成四园一区的园区布局,其中包括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
一批龙头骨干企业逐步成长壮大
随着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一大批富有创新活力、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迅速成长壮大,成为带动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陕西省的延长石油集团、有色集团、煤业化工集团等8家企业即将迈入超千亿元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行列。四川省培育形成了以攀钢为核心的钢铁集团、以一汽成都基地为核心的汽车集团、以东电和二重为核心的重大装备制造联合体等等。广西涌现了柳工、玉柴、柳钢等一批对全区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
在西部大开发中,宝钢、首钢、神华、中粮、华润、国电、华电、东方电气、五矿集团、北车等百余家中央企业参与建设,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开始入驻西部地区,这些大企业、大集团成为促进西部地区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
科技创新基础正逐步增强
目前,西部省区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3个,占全国的15.6%;省部共建实验室15个,占全国的34%;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3个。到2008年底,西部共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个,占全国的20.6%;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39个,占全国的37.1%。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对外经济贸易快速增长,贸易顺差持续大幅增加。
2008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068亿美元,同比增长35.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高于东部地区19.5个百分点,是1999年的近8倍,年均增长23.2%,占全国的比重由1999年的3.8%上升到4.2%。
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发展势头良好,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西部地区累计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及外商投资企业近4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累计达到403.57亿美元。十年来,西部省市通过境外投资方式设立了近1000家境外企业。
十年开发取得四条基本经验
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正确决策,得益于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有力推动,得益于西部地区各行业、企业的努力奋斗。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四条:
第一条,充分立足地方特色和优势,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近年来,西部地区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地缘和资源优势,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四川省主导产业的选择经历了从注重量的五大支柱产业到注重质的四大优势产业,再到确立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和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以及新材料等潜力产业(即7+3)为工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
第二条,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用好用足促进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在规划指导、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优惠性政策措施等方面对西部地区发展给予了重点支持。如国家主要科技计划在西部的投入由2000年的4.1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6.15亿元;将西部地区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保费补贴从其他地区的40%提高到50%等。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国家的支持政策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密切结合,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第三条,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重大机遇,抓好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基地建设。
近年来,西部各省市从工业化、城市化初期的客观实际和经济发展要求出发,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纷纷出台了一些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积极引进和建设了一批带动性较强的重大项目和产业集群。
重庆市争取了中铝集团的80万吨氧化铝,中石化的30万吨醋酸乙烯等项目,培育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新兴装备制造等9大新兴产业集群。四川省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机会,加强与东部省市合作共建产业园区。这些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园区,已经成为西部地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第四条,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促进产业加快发展。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西部地区始终非常重视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行动。在产业选择的过程中,优先考虑与本地特色结合比较紧密的绿色产业,实行严格的行业准入标准。如云南省下发了《磷矿采选行业准入条件》、《黄磷行业准入条件》等,强化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准入管理;青海省出台了《关于推进青海高耗能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加强对重点产业发展的规范和指导。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大企业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力度,推行清洁生产,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加强污染集中治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如云南省专门制定并出台了清洁生产的相关管理办法,宁夏在冶金、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实施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西部各省区市把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同发展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拉西瓦水电站,是目前黄河流域在建的装机容量最大、大坝最高、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电站共安装6台70万千瓦机组,年平均发电量102亿千瓦时,坝高250米。作为“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拉西瓦水电站自2001年起开工建设,计划明年年底竣工。图为拉西瓦水电站大坝浇筑混凝土的场景。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