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刊登对陈肇元院士的专访。陈院士指出,我国建筑物安全设计的低标准造成了我国建筑的寿命远低于国际水平。
陈院士介绍,我国建筑物寿命短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密切相关。近年来,因结构中的拉索发生锈蚀造成的工程事故在我国接连发生,如广东海印大桥的拉索锈断事故,四川宜宾拱桥的吊杆腐蚀造成桥面坠落事故,这两座桥的使用年限均不到10年。山东有座大桥建在盐碱地上,只用了8年,现已部分拆除并重建。
陈院士说,这种情况的发生与我国建筑物的耐久性设计标准过低有关,比如钢筋外侧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规定太薄,有的特大公路桥梁,桥面板底部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只有15~20毫米,混凝土强度也规定偏低,这样钢筋就容易生锈,施工速度过快也会严重影响到表层混凝土的耐久性。这类例子俯拾皆是,而所有这些又都符合我国标准的要求。
我国在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标准上,除了港口工程设计标准已与国际通用标准相近外,其他如房屋、桥梁等设计标准与其他主要国家的差距,要比安全性上的差距还要大得多。按照我国标准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在工程建造后到开始出现锈蚀的年限,大概只有国际通用标准设计的1/4~1/2左右。因此,完善我国建筑物安全设计标准刻不容缓。
城市道路应“变窄”
在出席威海国际人居节的联合国人居署最佳范例和政策处官员俞建华说,“对世界各大城市交通状况进行的研究表明,道路越宽交通反而会越拥堵,中国城市大量使用的立交桥和环行交叉不仅没有解决塞车反而‘加重’了问题,人们必须理解城市属于行人而不是汽车。”
“在美国我们做着与中国相反的事情——加宽人行道,修窄公路。在完善城市大型公共交通体系的前提下,创造一个‘步行’的城市。”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