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湖南启动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以来,共计投入6.1亿元,共中示范企业投入达到5.63亿元,从而促成湖南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就此,湖南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刘小明表示,随着企业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深化,企业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确定了浦沅工程机械、江南机器集团等83家企业为湖南省第二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的情况下,预计2005年,湖南省制造业化信息化建设投入将达到5亿元左右。
铸就湖南制造业信息化五大模式
8月的高温,迎来了湖南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第一轮收获季节。在湖南省科技厅的组织下,长沙、湘潭、株洲三地第一批87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的23家相继通过验收。以窦文华教授为首的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这些示范企业经过两年的努力,其信息化项目均已达到课题任务书提出的各项要求和指标,效益显著,在完成预定目标的情况下,更为湖南省推广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树立了良好的榜样,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
从2002年湖南省被列入国家制造信息化示范省以来,湖南省科技厅于同年9月认定了包括三一重工、泰格林纸、涟钢、湘钢、衡钢等第一批84家示范企业,目前第一批示范企业已进入工程扫尾、验收阶段。
据湖南省科技厅统计数据显示,通过开展企业示范,使湖南省制造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目前,湖南省大型企业100%以上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30%以上使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IMS),50%以上使用了管理信息系统(MIS),35%以上使用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MRP-Ⅱ/ERP)。13%使用了供应链管理系统(SCM),23%使用了客户关系(CRM)或管理信息系统。第一批省示范企业2003年信息化投入资金2.5亿元,降低成本3.4亿元,新增产值91亿元。
全省机械、轻纺、电力、建筑等行业基本普及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厂电站自动化监控、电力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信息系统;在冶金和石化行业,主要大型钢铁厂、石油化工厂都采用了较为完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建材行业,几乎所有的大、中型水泥厂和大多数机立窑水泥厂都装备了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浮法玻璃生产线大多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煤炭及有色金属矿的采选推广应用了电子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工程机械行业广泛采用了信息控制技术。
刘小明认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企业生产率普遍提高30-60%,生产周期缩短20-40%,库存资金压缩3-10%。最具成效的是,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形成了一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典型模式:一是信息化与“三改一加强结合”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企业的“泰格林纸”模式;二是信息化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的“中联重科”模式;三是信息化促进企业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华菱”、“长烟”模式;四是信息化促进企业服务创新的特变电工“衡变”模式;五是产业信息化带动产业化的株洲“时代科技”模式。
显然,湖南省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发展策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事实证明这一策略的功效之后,近日,湖南省又确定了浦沅工程机械、江南机器集团等83家企业为第二批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至此,湖南省示范企业已达到167家。
示范企业尝上甜头
据统计,湖南省第一批示范企业2003年信息化投入资金2.5亿元,降低成本3.4亿元,新增产值91亿元。
在长沙,力元新材料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实施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产量提高了3.8%,生产效率提高41%,生产成本降低13%,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湖南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为LG飞利浦曙光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彩色显像管在线品质跟踪系统”在生产线上运行一年,使CDT产品综合合格率提高1.5个百分点,直接经济效益达1800万元;长沙三德实业作为一家仅有160人的中小企业,2002年自行投资270万元实施ERP,经过一年努力,2003年ERP得到全面应用,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78%,综合成本下降8%,资本金利润率提高5.5%。
在湘潭,此次验收的湘潭钢铁、大唐湘潭电力、江麓机械、金迪化纤、湘潭电机、湘潭平安电气、湘潭风动机械厂7家示范企业,经过近两年的实施,共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1.4亿元,实现了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配置。经统计:信息化新增产值4.2亿,平均缩短产品设计周期50%,提高产品合格率10.2%,降低生产成本1.2亿。通过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不但降低了企业产品库存、节约了生产成本,还培养了一大批企业信息化人才。在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市示范企业已达到34家。
在株洲,其中株洲市的株洲电力机车厂、南方摩托、株洲车辆厂、钻石工业园等7家第一批示范企业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了各指标,今年初已通过省专家组组织的验收。7家企业共投入5177万元,新增产值3.6亿,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平均在35% ,提高产品合格率平均在11.5%,降低生产成本 4247万元。
窦文华教授认为,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不仅提高了湖南省制造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转变了观念,解放了思想,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融合,增强了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湖南省传统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湖南省借助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找准了切入点。
5亿巨资何处开花?
湖南制造业信息化两年的耕耘,换来了第一轮硕果的收获,也为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步伐奠定了政府和企业的信心。刘小明告诉记者,湖南制造业信息化将在前三年6.1亿投入的基础上,2005年将达到5亿元。因为,随着认识的不断提高和深化,企业投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在企业层面,如泰格林纸已投入2150万元,将继续投入14250万元,湘钢已投入3026万元,将继续投入3000万元,涟钢已投入4370万元,将继续投入3000万元,三一重工已投入4853万元,将继续投入3000万元。
在政府层面,政府也加大了引导投入。2002年以来,湖南省科技厅设立了制造业信息化重大专项,重点支持ASP服务平台等一批关键技术的攻关及企业示范,先后安排经费500万元。湖南省政府拿出2500万元用于支持长沙软件园和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长沙市科技局每年安排企业信息化专项经费150万元,总计安排了500万元以上。湘潭市政府投入400万元,株洲市科技局投入150万元等等,在2005年,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强调,看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显著效益,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将成倍增长。
特别是在新认定的87家示范企业当中,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各企业的自身投入,必将引领湖南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新的高潮。
记者观察:制造业信息化是个长期工程
从2002年亲临湖南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启动仪式,到今天看到湖南科技厅公布的数据,欢喜溢于言表。只因为一直在关注,一直也在和湖南部分企业CIO不断交流与探讨,企业信息化的近况与未来。
湖南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着眼于榜样的力量,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策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创新出五大制造业信息化模式,不能不说是湖南制造业发展之幸,湖南经济之幸。
只是,在谈成绩的时候,问题一样无法回避。刘小明处长肯定,今后几年,发展制造业信息化还需要在抓认识、抓投入、抓示范、抓培训等下大力气,说明湖南制造业信息化的底子还薄、压力还很大。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很多企业对制造信息化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缺乏清醒的认识;有的企业把信息化当作赶时髦,作为“形象工程”,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有的企业还不知道信息化的实质,以为买几台计算机、企业拥有了网址就是信息化了。
这些还是主观层面的东西,然而在具体推进过程当中,因整体思路清晰、规划不到位、总体设计不科学等带来的建设浪费,一样让人倍感可惜。
在湖南制造业信息化取得一定成就,并奠定一定基础、更多的企业在加大投入、踊跃推进之时,是不是更需要考虑:发展信息化,你准备好了吗?发展信息化,你是否在超额消费?
磨刀不误砍柴功。在谈榜样力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总结一些教训,泰格林纸集团王祥就有一点宝贵的经验,成功是相似的,而不同的失败教训才是真正值得借鉴的东西。不可否认的是,湖南省内不少企业在ERP激进过程中,尝到了失败的苦头,也有忽略细节,导致项目成为摆设,或反而成为负担的例子。
每家企业都有各自的特色,榜样能够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但绝不代表可以成功复制。面对其它企业的成功,是不是更需要沉下气来,多分析一些同行的教训、多分析一下自身的特色与发展需求?准备充足了,再启动,肯定不迟。
同样,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和大跃进意识,一味超额消费的表现一样值得思量。信息化不是万能胶,它并不能改变企业所在市场环境与企业本质。在信息化这个藏经阁里,并不是什么都适合你,也不是很多人认为不错的东西就能解决你的问题,更不是取到了很多经就万事大吉。
很多问题都能在现实当中找到现身说法,点到为止的时候,更需要大家去思考、去观察、去找准适合自己的综合需求再做、去把信息化当作一项长期工程来运作,才是我们的本意所在。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