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注:7月底,作者作为印度记者代表团的一员,访问了西藏自治区,根据所见所闻,陆续发表了多篇实地见闻,现编译如下:
从雅鲁藏布江到布拉马普特拉河
从即将降落的飞机上向下看,喜马拉雅山的壮美不会令你失望,很难找到形容词来描绘西藏的美丽。拉萨贡嘎机场建在雅鲁藏布江的一片河谷上,离拉萨市有100公里。对于我这个来自阿萨姆邦的印度人来说,第一次见到这条母亲河真是个意外的收获(注:雅鲁藏布江流经印度时被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陪同的人告诉我:“‘雅鲁藏布’在藏语中是指‘美丽的地方’。”我告诉他,对于居住在下游的印度人来说,年年都有的洪水让“雅鲁藏布江”并不美丽,但它在西藏却是流淌得如此安宁。
拉萨与中国许多城市有航班,此外与尼泊尔、四川、云南、新疆都有公路相连。在中国的许多机场,到处都是排着长队的游客,大部分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不但出国观光,而且也在他们广袤的国土上旅游。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的罗布林卡,经多次扩建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如今得到中国政府的精心维护,与西藏博物馆一样十分值得一看。在门口的解说牌上,用汉、藏以及英语三种文字写着: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颗宝石……西藏的荣辱兴衰与祖国母亲的命运一直紧密相连。
“我没必要崇拜达赖”
西藏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拉萨,也发生在小城镇和村庄。如果说拉萨到处都是琳琅满目的电器商店、新款汽车行以及繁忙的建设工地的话,那么西藏自治区山南县首府———泽当也不比拉萨落后多少。
拉萨东南183公里处的泽当有6万人口。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将西藏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先后投入巨额资金,泽当的发展显而易见。从新建的居民楼,到地方人大办公楼以及医院,到处都是建筑物。兴许在拉萨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你可能会遇见几个乞丐,但从当地人们的普遍穿着和健康状况看,绝大部分人过得比以前要好得多。在中国,似乎每个人都有手机,无论在北京、成都、拉萨,还是偏远的泽当,我的手机信号从未中断过。
拥有一栋两层小楼的藏族农民拉珠现年63岁,原是农奴的儿子。他的生活和经历证明了西藏的发展是真实的。拉珠虽然住在农村,但家里从电视机、DVD,到固定电话和手机一应俱全。在回答我们这些印度记者提问时,拉珠自豪地说:“我家年收入8万元人民币。儿子开出租,女婿是公交车司机。”
看着拉珠家里挂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画像,一位印度记者问:“作为藏传佛教徒,为什么没有挂达赖喇嘛的像?”拉珠笑着回答:“我没见过达赖,我也没必要崇拜他!”拉珠说:“现在我生活非常满足,除了以后去成都旅游,没有别的需求!”
佛教具有生命力
如果外界认为壮观的布达拉宫只是一件中国为显示宗教自由的展览品的话,那么当我们访问了山南县的桑耶寺后,才证明了什么是眼见为实———西藏的佛教仍然具有生命力。
桑耶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是西藏最早的寺庙。在这座融合了多种建筑风格的寺庙中,一楼是藏族风格,二楼是中国内地风格,三楼为印度风格。虽然“文革”时期遭到破坏,但寺里的一切如今得到了良好的维护和修缮。西藏自治区文化局负责人告诉我们,目前西藏共有1721处宗教文化遗址,1980年以来,中国政府共拨款3亿元人民币修缮这些遗址。
在桑耶寺里里外外,我们看到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外国游客,有的在给和尚拍照,有的在拍摄壮观的庙宇建筑。当然,寺庙更是充满生气,僧侣们正在诵经堂内,念诵着经文。
数字让谣言不攻自破
有这样一个谣言:中国政府正在执行一套系统的政策,将内地汉族人迁往西藏,让藏族在西藏自治区成为少数民族。但在数字面前,谣言就不攻自破了。
据西藏自治区最新人口普查,全区270万人口中,250万为藏族人。2001年,全西藏人口中92%为藏族。为此,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土登才旺向印度记者团明确表示:“绝大多数常住人口都是藏人。其实汉族人来这里主要是为了工作,许多人到冬天都回家了!”
土登才旺表示,过去10年间,中央政府向西藏拨款466亿元,并向青藏铁路投资了130亿元。“文革”后,中央政府对保护西藏宗教和文化遗产给予了特别的关注,除拨款3亿元修缮外,还为保护布达拉宫投入了2亿元专款。在他看来,藏族也必须要发展,将藏族同中国其他民族分割开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对去年瓦杰帕伊总理访华期间,印度在两国联合声明中承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表态,土登才旺表示高兴,希望在两国高层的推动下,双方关系改善的良好势头能够继续发展。但他也强调,无论印度承认与否,西藏自治区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谈到西藏自治区政府是否会允许流亡在印度的十四世达赖死后将遗体放在布达拉宫时,土登才旺认为,在这个问题上,答案是否定的。他说,以往历代达赖都留在祖国,没有人像十四世达赖一样逃亡在外,而且他还在从事分裂活动,企图将西藏从中国分割出去。在这个问题上,就连普通的西藏群众也不会答应。土登才旺强调,只有十四世达赖改弦更张,做一些有益的事,才会有“叶落归根”的可能。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