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国初期交通运输总体面貌
现代交通运输在中国的兴起以1872年招商局购置第一艘蒸汽机船为标志,时间上比西方落后65年。此后,1876年中国修建了第一条铁路,1902年进口了第一辆汽车,1906年修建了第一条公路,1929年中国航空事业开始起步。
到1949年,中国铁路里程达到2.18万公里,铁路机车、客车和货车分别达到4069台、3987辆和46487辆;公路8.07万公里,民用汽车5.09万辆;内河航道7.36万公里,沿海主要港口泊位161个,内河港口泊位为数很少,轮驳船5698艘、37万净载重吨;全社会客运量达到1.4亿人,旅客周转量155.O亿人公里,货运量1.6亿吨,货物周转量255.5亿吨公里。与同期西方国家已基本形成的综合性运输体系相比,中国交通运输显得十分落后,交通基础设施与运输装备的总体面貌是:数量少、质量差、能力低、布局偏,相对于辽阔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而言,具有现代意义的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寥若晨星。
2.新中国交通五十年发展综述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历史的新篇章.新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历程迥异于发达国家,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以恢复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和巩固国防的需要为导向,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综合运输体系。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更加重视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加快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步伐,近20年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大大超过了前30年,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5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
(1)数量规模迅速扩展
基础设施方面,到1999年底,全国交通运输线路长度达到307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16倍多,其中铁路里程达到5.79万公里,增长1.6倍,公路里程达到135万公里。增长15倍多,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1.65万公里,增长50%,民航线路和油气管道基本上是从无到有,分别已达152万公里和2.49万公里;沿海主要港口泊位达到1392个,比1949年增长7.6倍,内河主要港口泊位达到7826个,比1957年增长67倍。运输装备方面,到1999年底,铁路机车、客车和货车分别达到14480台、34535辆和436236辆,分别比1949年增长2.6倍、7.7倍和8.4倍;民用汽车达到1453万辆,增长284倍;民用轮驳船24万艘、4789万净载重吨,分别增长4倍和128倍。运输总量方面,到1999年底,全社会客运量达到139亿人,比1949年增长100倍;旅客周转量达到11215亿人公里,增长71倍;货运量达到129亿吨,增长邱倍;货物周转量40273亿吨公里,增长155倍。运输总量规模的扩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质量水平大幅提高
铁路运输方面,国家铁路的复线率由1949年的4.O%提高到1999年的36.1%,内燃机率由1970年的3.2%提高到1999年63.6%,电气化率由1970年的0.7%提高到1999年的24.2%;铁路机车中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已占机车总数的93%,而在解放初期至80年代一直作为主要车种的蒸汽机车已下降到7%。公路运输方面,到1999年底,公路总里程中,二级以上公路已占12.5%,高级、次高级路面已占40.9%,尤其高速公路达到11605公里,仅用10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年走完的路程。水路运输方面,1999年,内河航道中,水深1米里程已达6万公里;沿海主要港口深水泊位已达490个,内河主要港口深水泊位已达52个;轮驳船平均吨位已达198吨,为1949年65吨的3倍。运输质量水平的提高基本上满足了交通运输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多样化和层次化需求。
(3)运输结构明显改善
运输结构具有多种表征形式,其中各种运输方式客货运输量构成是运输结构的最终反映。建国初期我国客货运输是铁路为主,铁路客、货周转量分别占全社会客、货总周转量的84%和71%,公路旅客周转量仅占5%,水路货物周转量仅占25%;1989年公路旅客周转量所占比重超过铁路,1988年水路货物周转量所占比重超过铁路;到1999年公路旅客周转量所占比重上升到55%,水路货物周转量所占比重上升到53%,而铁路客、货周转量所占比重分别下降到36%和31%。经过50年的调整和优化,各种运输方式依其技术经济特性各展所长、互补所短,使得综合运输体系的结构遵循客观规律,在全让会范围內朝着更加有效地配置运输资源的方向不断改善。
总体而言,新中国50年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客货运输总量规模迅速扩展,质量水平大幅提高,整体结构明显改善,一个颇具规模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已初步形成。尤其电气化铁路、高速公路和远洋船队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并跃居世界前列,标志着我国交通运输在一些重要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大大缩小。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