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分析
山工机械
久久为功 中国制造需锤炼高素质职业队伍
www.6300.net   2016-07-11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7月5~8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政治思想工作研究会三方联合主办的全国机械工业第35次质量信得过班组和质量管理小组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双代会)在北京召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惠伯阳,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沈烈初以及机械行业企业代表约6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群众性质量创新是活力之源 

  怀进鹏对机械行业持续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机械工业作为我国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先行者,多年来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工作,不仅打造出一批质量精良,品牌卓越的企业和产品,也有力地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质量提升,为推动我国工业质量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怀进鹏指出,群众性质量管理的特点就是全员参与质量创新,这是一切创新的动力之源。要把它打造成一个平台,塑造和培养工匠精神,引导员工关注产品质量,树立大质量观。 

  就今后如何深入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工作,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坚持质量为先,为建设制造强国服务。密切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布局,落实质量为先的理念,突出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生命线地位,以提高产业创新和基础能力,着眼于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把提高社会有效供给水平,增强竞争力和促进提质增效作为质量工作的重要内涵。并加快推行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加快开展质量攻关,以强化群众性质量管理工作作为迈向“制造强国”的阶梯。 

  二是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群众性质量管理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创新的目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是坚持久久为功,打造我国高素质职业队伍。群众性质量管理是广大员工学习质量管理方法的平台,也是积累实践经验,乃至创造新的质量管理方法的途径,唯有全体员工苟日新,又日新,中国制造业才会日日新。 

  中国机冶建材工会主席江南做了双代会工作报告。她指出,从1978年北京内燃机总厂成立中国第一个QC小组,洛阳轴承厂首创第一个质量信得过班组以来,群众性质量工作以星星之火遍布了整个机械制造乃至全国各个行业。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机械行业累计注册的质量管理小组、信得过班组超过340万个,参与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职工达1200多万人,累计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650多亿元,小组活动的普及率和成果率分别达到38%和87%。 

  江南表示,下一步群众质量管理活动的主题是:品质革命、工匠精神、全员参与、岗位创新,强调重点抓好求严求实,提升水平;培养骨干,加强指导;全员参与,岗位创新;推进品质革命,发扬工匠精神;强化合作,共同推进五大方面的工作,推动“中国制造”加快迈向“精品制造”。 

  工匠精神需要传承 

  陆燕荪对全员参与、岗位创新的大会主题给予肯定。他认为,这是传统制造业对双创的独特解读,制造业需要创新,也需要传承,如何留住年轻优秀人才,发挥其创新能力是机械行业面临的问题。 

  沈烈初也表示,工匠精神对机械行业而言尤为重要,因为机械设备是由千百种零件,经过近百十家企业的千百位工人制作而成的,只要其中一道关键工序出了问题,整个设备就不能很好地工作。 

  确实,按照“木桶效益”的理论,一台设备的质量往往取决于一个零件的关键工序。而中国制造的设备从“能用,不太可靠”要变为“好用,很可靠”,取决于整个工业水平的提升。 

  沈烈初说,质量与可靠性是设计、制造和管理出来的,但最终还是取决于设计人员、工人及管理人员的价值观,技术水平及业务能力等,特别是工人师傅的技术水平,我们耳熟能详的“刀具大王”、“焊接大王”、“倪志福钻头”等,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伟大工匠。 

  在他看来,一个工厂的高级技工,不仅要掌握很高的技艺,还要有很高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他们对自身要求很高,如有一些瑕疵,自己就会推倒重来。“工匠精神,既可意会也可言传。”

  工匠精神从何而来

  伟大的工匠是大师,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词汇。在当下,其也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代表着敬业、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气质。

  现在中国呼唤工匠精神,为什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太缺少了,特别是在制造行业一提工匠精神,就会联想到德国、日本产业那里去。

  中华五千年有太多的能工巧匠,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创造,其工艺在当时也是让人拍案称奇的。为什么到了现在一下子短缺起来了?或许是过去的三十年,我们从供应短缺到产能过剩,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在让世界吃惊的同时,自己也慢不下来了,所以也就很难再兼顾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但中国现在的工业规模已经足够大,发展速度也降了下来,是时候该开始追求工匠精神了。

  也有人说,为什么我们强调工匠精神而非工人精神,其中区别在于工匠有独立人格,对自己产品负责,同时享受精益求精带来的精神享受。而工人是对领导负责,会抽离其专注力,自然会浮躁、短视、投机,是制度使然,无关人品。

  确实,仅靠道德感化与宣传,难以形成批量化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家,而德国与日本表现出来的并非是单个个体,而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气质,或者说是一种工作习惯,这种习惯是由一整套严格的高标准的制度长期熏陶出来的。因此,我们今天真正要学的,就是工匠制度,用制度养成制造业的工匠习惯,再把其升华为工匠精神。

  制度—习惯—精神,这条道路不能靠道德宣传,需要机制保障。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