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兆祥在京正式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冶集团将与五矿集团实施战略重组。按照重组方案,中冶集团将整体并入五矿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冶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尽管国务院及国务院国资委层面此前曾多次提及鼓励央企通过兼并、战略性重组做大做强,但去年以来的央企重组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兼并重组,均系实力相当、业务相近的平级央企进行非兼并式重组。此次重组意味着央企重组已从此前平行对等重组延伸到并入式重组,即行政级别较高或资产规模相对较大的央企直接兼并另一方的重组新模式。
在此前央企重组的一系列动作中,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在合并之前业务高度重合、实力悬殊较小,且属于同一行政级别,于是在技术上采取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北车集团吸收合并南车集团。最终,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注销法人资格,组建中国中车完成重组,相当于在原有两家央企基础上操刀组建一家新的央企。
随后,中电投与国家核电亦展开了合并重组。这两家央企同样级别相当,操作中也并未由一方兼并另一方,而是由双方共同成立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承接两家央企的资产。
目前,中国海运集团与中国远洋集团的重组也是级别相当、业务相近的央企之间展开的重组。与南北车重组相同的是,中国海运集团与中国远洋集团也不是兼并重组,而是由双方作为重组主体,组建一家专业的航运资产运作平台。与南北车重组不同的是,中国海运集团与中国远洋集团可能不会将所有资产注入新的航运资产运作平台,即二者的重组有可能不是整体重组。
实际上是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合并,南车集团与北车集团合并,彼此互为主体,不存在一方兼并另一方的现象。客观而言,诸如南北车的合并重组在实务中须面临更多的难题,包括两家央企业务的协同及人事方面的调整。反观五矿集团与中冶集团的重组,五矿集团无疑是此番重组的主体,技术上可通过国有股权无偿划转的形式直接受让中冶集团100%股权,从而间接控制中国中冶。理论上,只要五矿集团完成中冶集团的股权受让,合并即宣告完成,操作难度远低于南北车合并。
中冶集团尽管行政级别略低于五矿集团,但其资产规模超过3000亿元,与五矿集团具备可比性,中冶集团与五矿集团的合并为后续资产规模相当的央企合并提供了范例。同为世界500强企业,能够不相互排斥、不忌讳对方,进行合并重组,不仅表达了决策层对央企实施战略重组的决心,也表达了两家企业市场化意识增强、发展理念提升的信心。
多方迹象显示,央企重组绝不会止步于五矿集团与中冶集团,重组的形式也必然会趋于多元化。事实上,南车与北车、中电投与国家核电、中国海运集团与中国远洋集团、五矿集团与中冶集团的重组均不尽相同,对等合并、兼并等绝非惟一的形式。
重组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做好磨合与业务整合工作,做好战略重点的确定和发展目标的制定工作。
中冶和五矿都属于商业类企业,按照国企改革指导意见,商业类国企必须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也就是说,商业类国企只需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商业化运作,而勿需国有控股,更不需要国有独资。那么,在对中冶和五矿进行了战略重组以后,如何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对五矿集团进行改革,就成了非常重要的内容。
对于中冶集团而言,其资产的90%以上都在中国中冶,而中国中冶是上市公司,本身就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而五矿集团旗下有5家上市公司,资产也大多在这些公。因此,应当不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殊不知,上市公司只是混合所有制的一种,改革所要求的混合所有制内涵,也远高于上市公司的内涵。因为,对新的五矿来说,如何通过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要求、适应竞争需要,成为真正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两家企业之间主营板块没有过多重合的特点有望降低两家融合的难度,两至三年的融合期也给双方战略协同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按照以往的央企重组规律,期间可能会涉及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和板块融合,甚至不排除出现上市公司资源的调整,最终整合的效果,还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