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卡车市场一跌再跌,与之相关联的行业也受到拖累。据中汽协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1-11月,国内轻卡、中卡、重卡市场仍然跌跌不休,客车市场累计销量也同比小降3%。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大多数整车企业和核心零部件配套厂商都加大了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力度。连续多年在海外市场表现出色的玉柴动力,也在2015年持续加强了对海外市场的开发。
2015年的玉柴在海外市场上,究竟有哪些突破呢?且来听听玉柴股份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成是如何说的。
出口市场频接大单 玉柴海外销量持续上升
今年1~9月,发动机出口3.5万台,出口量超过去年全年,同比增长29.2%。预计全年出口超4万台,同比增长约23%,将创出历史新高。 王成这样说道,虽然我们每年的出口销量都在以20%的速度逐年增长,但由于今年海外市场的需求量较大,截至目前的出口量已经刷新近年来玉柴在海外市场的纪录。
可以说,2015年是玉柴在海外大展拳脚的一年。玉柴发动机已经出口到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东南亚的越南,西亚的沙特以及非洲等多个大区都是玉柴发动机进入量较大、表现突出的区域市场。由于我们的产品基础和市场根基相对牢固,因此逐渐在越南的卡车市场和沙特的客车市场建立起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同时,玉柴也在拉丁美洲逐步打开了市场,在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等国均有小批量突破。 王成说道。
据了解,目前沙特客车市场所运营的大部分车辆均来自中国客车品牌,由于沙特常年干燥炎热,当地客户对发动机的耐热性能要求严格。截至目前,玉柴机进入沙特客车市场的数量已经累计超过2万台,用于客运、公交、朝拜车(朝觐车)、校车、劳工车等多个领域。由于沙特属于高温地区,因此中国客车厂家在匹配发动机时基本上都选择玉柴。
不过,虽说玉柴的海外市场热度在持续上升,但由于发动机的出口量与整车出口量密切相关,因此,2015年发动机行业在海外市场的情况也并非全然乐观。对此,王成分析道:从海关出口统计数据来看,2015年1-11月各整车厂家及发动机企业对出口市场都非常重视,但作为整车配套核心零部件的发动机,基本上是以配套整车的形式进行远销,单品发动机在整个海外市场的销量并不太理想。2015年,海外市场对商用车的需求量与去年大体持平,具体来看,1-11月仅卡车、轻客及皮卡领域的海外出口量有小幅增长,而客车的需求量累计同比下跌3%-4%,工程机械也大幅下滑至少10个百分点。
部分国家设关卡 玉柴打入海外市场具备明显优势
虽然近几年多数商用车企业都热衷于海外市场,但中国自主品牌走出国门仍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包括严苛的技术和标准壁垒。无论从海外市场政治因素、地形、气候,还是政策因素来看,国内的商用车及发动机厂家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首先,进入海外市场的首要条件,是产品需满足各国的检测认证要求。其实,打入海外市场的第一道门槛就是产品必须先通过各国的准入体系,如欧盟产品认证、越南登检认证、泰国国家检测认证等,一旦检测认证合格,产品才有资格进入该区域市场。对于玉柴来说,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在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一系列相关进口产品的检测认证,从而获取海外市场准入资格。 王成说道。
其次,涉及出口业务的厂家需要吃透 各国的关税和产业政策。比如,有些国家出于对成本的考虑,鼓励外国零部件或整车企业在当地建厂进行全散件组装(简称CKD),通过在当地生产零部件,以较低的关税和较低的工资,利用当地劳动力组装成整车,从而实现较低的零售价,节省大量成本投入。
第三,有些国家会对进口车辆提出排放标准管理要求。跟中国一样,大多数国家也都提出了排放升级等相关规定,因此,我们只有推出符合该类国家排放标准的产品,才能在该地区生存下去,不然就会慢慢被市场淘汰。 以泰国客车市场为例,王成说道,中国进入泰国的客车车型相对较多,而泰国对客车排放监测比较严格,玉柴会按照泰国方面的要求开发产品,邀请来自泰国专业检测机构的专家走进玉柴,并根据泰国对车辆检测的程序和要求做现场检测试验,由泰国专家在现场做记录和监督。
久而久之,泰国对玉柴发动机的产品品质和产品质量管控都非常有信心,所以进入泰国客车市场十分顺畅。据我了解,1-11月玉柴对泰国客车市场的出口量共计1000余台,累计出口销量已经达到1万余台。
此外,配件保障和服务保障也是维系客户关系的关键要素。据了解,为了能够及时为用户解决问题,玉柴在多个国家及地区设立了10余个办事处和上百家服务站,并在多个地区建立了零部件配件中心。
由此也可见,虽然面临众多挑战,但玉柴通过多年来对发动机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对服务及营销网络的不断优化,促使其在海外市场的出口量稳步增长,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站稳了脚跟。据了解,玉柴今年的海外市场整体表现出色,已经超额完成了海外市场的目标销量。公司给我们订下的海外市场年终目标是3.85万台,但1-9月我们就完成了3.5万台,全年有望突破4万台。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