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出台实施,我国计划在2045年左右成为制造强国。工程机械企业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骨干力量,将在这一时代机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0月9日,厦门海翼集团成员企业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工”)在河南焦作生产基地隆重举行了叉车产品首发仪式。这意味着厦工在河南焦作生产基地进一步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也意味着厦工在实践“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厦工焦作叉车产品首发
紧抓机遇 厦工叉车“南雁北飞”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和物流业的成长持续拉动叉车的内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在资本稀缺与成本优势的驱动下正在加快。在内需和出口双引擎的推动下,叉车行业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工程机械行业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此外,叉车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预示着行业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而面对国内黄河以北目前尚无大型叉车生产基地,但市场保有量却达十万台以上,占全国叉车保有量的一半以上的巨大潜在市场机遇,厦工果断抢抓机遇,利用河南焦作生产基地的地理优势,快速启动了叉车项目。仅仅5个月的时间,项目工程就顺利完成了厂房设备的技改,成功实现了首台叉车下线,为后续的腾飞创造了条件。
厦工总裁白飞平在首发仪式中说到,这是厦工在焦作生产基地进一步丰富产品线的重大举措,不仅实现了厦工焦作生产基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了焦作生产基地整体产能及地理优势,更好地贴近和服务用户群体。
焦作市市委副书记、市长谢玉安在致辞中勉励厦工焦作生产基地以叉车产品首发为契机,以深化合作为纽带,带动促进焦作装备制造产业实现提升转型,继续为把焦作打造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作出贡献。
厦工焦作叉车产品首发
前景可期 市场优势显著
据了解,厦工焦作生产基地叉车项目共分为两期。一期项目计划自2015年4月28日启动以来,已完成对现有厂房设备进行技改,并实现投产。二期项目计划到2017年实现叉车年产能达10000台,并涵盖3T内燃叉车和电动平衡叉车等多系列的产品,预计可实现新增营业收入数亿元。该项目在焦作生产基地实施后,可充分利用基地的生产能力,更加靠近目标市场,降低运输成本,为厦工叉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力保证,以产品规模扩大和运营成本降低来巩固和提升厦工叉车产品的市场地位,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未来,厦工焦作生产基地将形成以装载机和叉车为双龙头的产业布局,逐步实现了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快速覆盖北方市场。
对此,海翼集团副总经理王建军表示,厦工在焦作投资叉车项目产品,是厦工焦作生产基地进行产品战略调整的重要一步。面对当前工程机械行业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的新常态,海翼集团和厦工正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加速企业转型,努力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服务型企业转变。
厦工焦作叉车产品首发
用户认可 期待结缘实现双赢
当天,在众多慕名前来参加现场试驾体验的用户群中,河南省新密市金信机械厂厂长刘海行成为这台首发叉车产品的实际拥有者。
他的选择颇具表率意义!
近年来,厦工叉车积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厦工资源技术优势,在原有产品更新换代基础上,集中开发几款重要新品,打造以侧面叉车、内燃叉车、电动叉车、石材专用叉车等为主的产品系列,尤其是新能源应用上极具特色。同时,厦工叉车也构建了新的价值营销模式,实现了对原有产业链的变革,再次打通了从企业到客户的价值链:客户先下单,企业再生产的生产方式实现了按需定产,从而有效提高库存周转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难度。这也相应减少用户的采购和维护成本,真正实现双赢。
智惠升级 XGJE智控系统“保驾护航”
日前,厦工与中航自控所融合航空军工技术,重磅推出了“XGJE智控系统”。该系统集“八大核心优势”于一体,通过先进的集成控制技术,轻量化材料工艺,融合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的输出控制,实现节能降耗和安全舒适的操控方式,为用户带来非凡的作业体验和价值体现。如今这一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新技术已经运用到智能挖掘机、装载机等产品中。在不远的未来,这个“高大上”的XGJE智控系统也将逐步推广到叉车、小型机、桩工、混凝土机械、盾构机械等其它产品领域,引领工程机械产品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新时代。
链接: 厦工焦作北方生产基地于2007年9月18日开工建设, 2008年1月25日顺利投产运营。目前基地已形成10000台装载机生产能力,主要生产3T、5T装载机系列机型及扫雪、侧卸、井下机等多种工作装置。基地位于河南省焦作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期占地面积500亩,总建筑面积115000平方米,投资10亿元,二期新增征地500亩,新增投资1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74900平方米。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装载机、叉车、小型机械、路面机械等系列工程机械的制造基地,同时延伸上游产业链条,形成厦工产业园,最终将厦工产业园打造成厦工在北方的生产制造中心、配件中心、研发中心、物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