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至今,全球逐渐发展起一轮新的工业革命。制造业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主要发展趋势,迈向了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做强制造业”这个话题重新回到世界各国的讨论中,比如德国的工业4.0;而我国,也于2015年5月,由国务院颁发了《中国制造2025》以下简称《2025》),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bauma China项目组翻查了相关资料,尝试解读《2025》(特别申明:本文部分资料、内容来自《中国新闻周刊》及网络)。
本期,bauma China首先与各位探讨《2025》颁布的背景。
《2025》规划起草组组长、规划编制负责人、时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苏波认为《2025》的颁布是应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和西方强国“再工业化”的战略举措。金融危机之后的西方制造强国纷纷实施“再工业化”,以期保持在高端制造领域的优势地位。依靠智能科技,新产品的生产和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我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更要抓住这一历史时机,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缩小与制造强国之间的差距。
无数发展历史证明:强大的制造业是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保证。强化制造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目前,我国已具备建设制造强国的基础和条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已建成全球门类最为齐全的完整工业体系。《纽约时报》今年1月4日的调查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供应链条。多年的发展使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实力,已进入仅次于美国、德国、日本之后的第三阵营。
综合上述三点原因,《2025》的颁布表明我们有着成为制造业强国的信心和条件,那么如何大力发展制造业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自身国情出发,不盲目跟从西方策略。举例来说,《2025》与德国工业4.0虽都是强化制造业的举措,但仍有很大不同。“我国处在工业2.0、3.0和4.0发展阶段。推动实施4.0,既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任务比德国实现工业4.0更加复杂,更加艰巨。”苏波认为,“德国是工业强国,具有强大的技术基础,所以它可以直接实施工业4.0,在两化融合、“互联网+”方面具有优势。”
制造业走出去绝不等于全部照搬照抄,中国制造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bauma China也一直倡导,中国制造并非夕阳产业,中国制造人不能被所谓低糜期或者国际竞争吓住了步子,乱了阵脚。升级技术、更新产品、专心服务的企业往往能够成功转型,打开市场。转型之路怎么走需要深挖,转型不是转产,如果没头苍蝇似的乱撞,那么这条转型之路还有很长。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