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宏观经济
山工机械
从工业4.0设备到智能硬件,只是一墙之隔
www.6300.net   2015-08-03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这篇文章的观点,我从三年前就开始酝酿,也是我之所以对物联网感兴趣的初心,无奈时机不够成熟,一直未敢动笔。直到今年下半年,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自发给出了惊人的相似结论,这些共振频率扰动着我的神经,迫使我不得不把这个观点总结下来:从智能硬件到工业设备,只是一墙之隔、一念之差。

  按照约定,这次我们来回答如果深陷爆品思维是中毒,除了走上爆品这条独木桥,智能硬件应该何去何从?其实一直有个巨大的市场摆在你的面前,就是B2B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中,制造业是智能硬件的巨大蓝海。

  也许在外人看来,制造业一向都是四面高墙的围城重地,厚厚的围墙城外的人无法接近。事实也的确如此,工业巨头西门子、ABB、施耐德、Rockwell Automation…用百年的时间有意无意的构筑了这道围墙,他们使用着封闭的工业“iOS”控制系统,用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传递着“加密”数据,用HMI人机界面展示着各种“APP”,用就地控制把云计算挡在门外。在过去这种做法的确是高度有效的,成功保护着自己的丰厚奶酪同时推动了工业的稳步发展。国内企业费尽心力按照这套思路参与竞争,胜出者寥寥。

  但是如果把时间窗口锁定在未来,这种做法很容易让这些巨头把自己成功变成工业界的“诺基亚”,因为世道变了。工业4.0理念的推广让围墙外的人看到了工业的未来,智能硬件企业正在变得比围墙内的人更有竞争力。如果想要实现工业4.0,首先需要变化的不是终端消费者的观念,而是工业领域那些演进缓慢的设备和软件。“智能硬件+云+APP”的组合已经相对成熟,稍加变换并且搭配在垂直行业的深耕,把制造业的那堵围墙撕开一个裂缝并不是难事。加上“互联网+”的提出让传统企业的革新需求尤其迫切,一场全新的制造业“推墙”进化的“好戏”正在上演。

  既然用“好戏”描述这场变革,就先得想明白两点:1、主角是谁?2、门票卖给谁?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的答卷如下。

  “铁人三项”的工业翻版是主角

  好戏的主角必须能够打动制造业的客户才行。那么他们目前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呢?就是在成本不会大幅增加的同时提高产量。这个需求的达成需要多方面的合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增加生产线设备的透明度,让决策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将会极大提高决策效率,从而提升产量。

  那么我们的主角怎么达成这个目标呢?核心演技靠“翻译”。不用理解工业领域现存的多个封闭的“iOS”,也不用被数十种现场总线搞成选择障碍症,更不用看懂HMI中各种深奥的“图形化”显示。只要做好“翻译”工作,把“铁人三项”稍加改造,即可。

  智能硬件的“铁人三项”你应该再熟悉不过了,没错,就是智能硬件+云+APP。这个模式在工业也可以套用。你可能会说,工业设备那么复杂,没有十几年的功力怎么做啊?也没错,但是你不必真的制造工业设备,只需要通过一个网关把里面的数据拽出来就行。“铁人三项”的工业翻版如下图所示。

  事先得跟咱们的主角打好招呼,“翻译”工作不是那么好搞的,苦工还是要做的。设备的数据结构首先得搞清楚,哪个标签代表产量,哪个变量代表运行速度,哪个字段代表故障代码…搞清楚了数据结构,再来看看网关自身,一端必须是和设备接口一致的网络协议,先搞好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几种,Profibus、Modbus、EtherNet/IP,另一端就是智能硬件的通讯天下了。

  主角做到这里,剩下的工作就游刃有余了,无论做什么比逼格更有逼格的应用,都是主角的强项,可能性超出了工业巨头的想象,这次轮到他们倒吸冷气了。如此这般,工业4.0设备就变身成为了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智能硬件。

  最大的粉丝团在M3市场

  好戏当然也得考虑商业模式,谁来为门票买单是个问题,什么石油化工天然气行业肯定不是观众群。不是任何工业场景都适合智能硬件思维,而且绝大多数场景不适用,这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不用担心,任何一小块市场就已经“油水”十足。借用巨头对于自动化市场的划分,M3市场作为这场好戏的观众再合适不过了。M3只是个代号,你只需要分辨制造企业内部是否主要使用的是小型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就能认出这家企业是否属于M3。部分小型PLC的列表如下。

  作为主角的最大潜在粉丝团,这个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而且生产线复杂程度相对较低,他们希望借助IT技术,打通从工业设备到MES制造执行层和ERP企业管理层的刚需异常明显和强烈。尤其是华南地区的制造企业有一定的包容力,能够允许你试错。

  根据我的好友麦克疯麦总的观察,市面上已经有不少“主角”已经开始涉足这方面的业务,比如各类层出不穷的“盒子”Gateway网关,基于这些盒子,有一些团队已经找到了一些早期市场用户,做一些工程;还有些团队在试验搭建某些垂直行业的应用系统。

  同时麦总预测,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在这个应用上很专注团队在经历了一些工程项目后,从项目中开始提炼总结其中可复制、可模块化的部分,然后慢慢搭建起来一个基于云端的工业“组态”软件。这样,就可以让传统的有自动化经验的人员,在没有任何挨踢coding能力情况下,打造自己真正想要的系统...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有不少疑问。本文只是个引子,所谈到的观点没法一次性表达完整,如有各种问题和板砖欢迎留言互动。如果你也处于相同的共振频率,正在一起见证制造业的这场变革“好戏”,我非常愿意聆听你的故事和尝试。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请与我直连。

来源:互联网|#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