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热门搜索: 起重机 | 挖掘机 | 装载机 | 泵机 | 压路机
星邦智能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宏观经济
山工机械
“两个防止”成为首要任务 明年宏调基调明确
www.6300.net   2009-09-15  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导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27日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 ...

  中共中央政治局27日召开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分析人士认为,从上述论述来看,明年的宏观调控基调已经确定。

  明确调控首要任务

  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明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表明,明年宏观调控的基调已经明确。

  本月20日,在新加坡进行访问的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为了使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协调、健康发展,必须注意两个防止:一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二是防止物价由结构性增长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温总理预计全年经济增长速度达11.5%。

  温总理在新加坡的讲话也表明了对房价调控的决心。“今年前十个月房价总体上涨了9%,一些城市上涨超过10%。老百姓总告诉我:不要忘记房价。”

  “由于物价上涨也是经济过热的表现之一,所以明年调控工作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招商证券分析师胡鲁滨分析。

  如何判断经济过热

  要防止经济转为过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到底什么是经济过热。

  “其实翻遍各国的教科书,都没有对这个词的明确解释,但大家都约定俗成地在用。”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对记者说。

  一直有观点认为,对于中国这样的投资主导型经济体来说,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投资增速过快,导致产能过剩,进而带来外部不均衡、流动性过剩以及其他一系列问题。经济过热就可以理解为投资增速过快。

  也有观点认为,从历史数据分析,中国GDP保持10%左右的增速是健康的,超过这个速度就有可能是经济过热。

  “我认为判断经济是否过热要看各种经济数据的比例关系是否出现明显瓶颈,比如2004年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应该说就是过热了。”姚景源表示。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刘元春解释说,理论上说,经济过热是指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导致市场出现失衡状态。

  “比较科学的判断依据是通过潜在的GDP与实际GDP之间的差距来衡量总供给与总需求,潜在GDP是指所有的经济要素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造成的产出,如果实际GDP高于这个水平,说明很多产品是在工人加班加点、设备开足马力超负荷亢奋状态下生产出来的,而这部分多余的产出便没有对应的市场去消化。”他说。   或许在一些人惯常的思维中,经济发展热一点应该是件好事,但在经济学家眼中,当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消费者用同等钱买不到同等货物,从而导致货币贬值,尤其对于低收入阶层来说,将遭受较大损失。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计算,1987年、1988年和1994年、1995年时,中国经济便进入过热的区域,物价上涨幅度较大,产出缺口达到7%左右。

  虽然依据最新的测算,中国经济的产出缺口仅在2%左右,而且自2004年摆脱萧条期后,中国经济目前还处于上升通道中。“但越往上走,风险越大,越需要调控来熨平经济波动。”刘元春强调。

  下一个短板在哪里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由于“木桶效应”的存在,宏观经济是否过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是否存在明显的“短板”来判断。

  时至今日,很多人对2004年一度发生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仍然记忆犹新,这个明显的瓶颈成为当时宏观经济存在过热危险的短板。

  所幸的是,在当前宏观经济中,虽然能源供应的结构性品种短缺与部分地区时段性、季节性紧张状况尚难以根本改变,但煤电油运供需总体仍基本平衡。但在防止经济转向过热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探究,下一个短板会在哪里?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和分析师认为,当前最大的压力在于防止物价从结构性上涨转化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2007年以来,中国CPI增长处于逐季加速的状态,从1月份的2.2%增长到10月份的6.5%,全年预计增幅将达4.5%。零售价格指数从1月的1.8%增长到10月的5.1%。

  虽然目前的物价上涨仍具有明显的结构性、补偿性以及国际性特征,而且工业品价格一直比较平稳,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就可能造成大范围的物价上涨,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全局。

  除此以外,在不同专家眼中,过热的短板也潜伏在其他方面。

  姚景源对记者说,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固定资产投放的速度还是偏快的,这就给资源和环境这个硬约束条件带来压力。“我国在此方面的压力已经很大,一旦发生一个偶然事件,就会给经济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刘元春则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其中一个核心因素就是国际原材料和基础能源价格上涨传导到国内产业。虽然现在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程度有极大提高,消化上游产品涨价能力大大加强,但农业部门的化解能力还是比较弱的。 进入四季度,越来越多专家在建议防止宏观经济由偏快走向过热的时候,也提示要警惕资产泡沫膨胀及破裂的风险。 “很显然,上述问题都将会成为明年宏观调控政策主要考虑的方面。”招商证券分析师胡鲁滨说。

  多种政策如何协调

  回顾历史,在本轮经济周期中,针对经济增长偏快而进行的比较集中的宏观调控已经有三次:第一次在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主要针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部分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第二次在2005年上半年,重点在2005年3月到4月,主要针对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等问题,出台“国八条”、“新国八条”等一系列措施;第三次是2006年4月到9月,仍然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等一系列问题,出台“国六条”、“九部委十五条”等措施。

  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的基调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双管齐下”:央行5次调高利率,8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回收流动性,国务院大幅降低利息税率。

  “与以往经济周期不同,本轮经济周期中宏观调控呈现多阶段性,今年更加注重经济手段,更加注重预调、微调和频调。”社科院经济所一位专家说。

  有专家认为,今年的调控手段没有抑制住股市和房地产等资产泡沫,在资产价格和粮食价格推动下,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将成为政府主要目标,因此明年货币政策将继续采取稳健的策略,同时针对流动性过剩,将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而不是“适度从紧”。

  但也有专家认为,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会有一定的滞后性,今年第三季度多项经济指标高位回稳,GDP增长11.5%,较二季度增速回落了0.4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二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投资增速较二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而出口的增速也回落了2.8个百分点。

  “这说明长期以来宏观调控政策积累效果在显现,当前应该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就可以了。”长期跟踪研究宏观经济的刘春元表示。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打 印    关 闭
友情提醒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特别注意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list_info_D1
list_info_D2
更多>>专题推荐
关于6300 | 本网动态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版权信息 | 法律顾问
客户服务:6300@6300.net 服务热线:0754-88363699 商事QQ:1594591502
工程机械信息网 Copyright[c]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汕头市九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302号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045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