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稳增长 基建再发力
千亿量级“工程包”料加速落地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信息,5月18日以来共批复超逾4500亿元基建项目,未来还将有一系列稳增长工程包陆续落地,包括今年将超过4300亿元的网络建设投资。同时,不少地方PPP项目推进速度正在加快,一些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的项目开始上马。
业内人士认为,多项宏观经济指标显示,当前稳增长压力较大,加快基建项目投资是稳增长的抓手。相关部门正加紧制定支持基建投资的多项金融举措,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市场要关注民间资本参与基建投资的积极态势,这将成为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的有效补充,并将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
项目审批加快
国家发改委5月20日批复了南京、南昌和呼和浩特三个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涉及总投资额2151.91亿元人民币。而在之前的18日,发改委集中披露了6个大型基建项目,包括4个铁路项目和2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预计投资总额达到2435.77亿元。至此,短短3天内,已经有超过4500亿元的铁路交通投资获批。
对于密集批复铁路轨道交通项目,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比较大,外贸受国际市场影响明显,而消费增长短期内难以有大的起色,短期内能够刺激经济增长的只有投资,而铁路轨道项目投资比较大,而且能够带动钢铁、水泥等很多其他行业,因此,国家发改委才会密集批复铁路轨道项目。
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日前在发改委举行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可能会推出新的一批重大工程包。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完善和动态调整的重大工程包,把一些符合方向、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及时补充进来,形成“四个一批”,即“实施一批、核准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
民生证券认为,今年要完成7%的GDP目标,基建投资增速至少要达到25%,规模达到14万亿,意味着后三个季度的基建投资将较第一季度明显回升。
金融支持加码
货币政策一再发力是各地推进项目实施的关键一环。5月11日央行再次降息,这是继去年11月和今年3月之后本轮的第三次降息;而在此前不到一个月,央行刚刚把存准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
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试点银行腾出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重点支持棚改、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领域建设。
5月15日,财政部、央行、银监会再次联合发文,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区分存量和增量实施分类管理,依法合规积极支持融资平台公司在建项目后续融资,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切实满足实体经济的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同时要求银行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不得盲目抽贷、压贷、停贷。
国泰君安报告认为,近期的稳增长组合拳令传统的稳增长模式更为清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欲罢不能。预计接下来人民币贷款将快速扩张,表外融资也将死灰复燃,继续限制无风险利率下行。
PPP推进加速
水利部网站21日披露,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黑龙江奋斗水库、安徽江巷水库、福建上白石水库、广东韩江高陂水利枢纽、贵州马岭水利枢纽等12个项目作为国家层面联系的试点,启动第一批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试点工作,将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相关政策。
从各地情况来看,目前各地PPP合作项目正加速推进。
去年下半年开始,财政部、国家发改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鼓励PPP运作的政策,同时财政部推出了30个示范项目,各地方政府也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开展PPP项目的运作问题,而且影响面之大、范围之广可以说始料未及。
“由于PPP项目具有项目条件复杂、实施周期长等特点,往往在短时间内很难收到有效反馈信息,进而完善政府有关部门后续的政策调整和改进工作。同时,各地政府跃跃欲试,纷纷上马一系列PPP项目,每个城市动辄几百亿、甚至几千亿的投资项目,因此,如果能从已经完成的七、八千个PPP项目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是可以直接受益的。”在中国PPP沙龙(第8期)——大连中心城区垃圾焚烧PPP项目经验介绍会上,一位参会人士表示,目前,已经完成的成功项目很多,失败和走了弯路的项目也不少。如何从这些项目当中汲取经验教训,帮助当前正在实施的PPP项目少走弯路,显得尤其重要。
中金公司认为,市场要关注民间资本参与基建投资的积极态势,这将成为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的有效补充,并将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当前20%的基础设施投资高增速是可以持续的。这是因为货币、财政政策均会加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公共部门的基建投资增速可能高位保持稳定。政府对民间资本参与基建投资的鼓励态度更加确定,定向宽松的优惠政策、稳定的现金流回报、以及房地产业的调整,都将吸引更多民间资本介入基建投资,民间基建投资将成为政府投资的有效补充。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