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滨城宁波。
一辆18米长的快速公交车驶入公交站台,车门打开,车辆顶部伸出一根“辫子”,搭上充电桩。10秒钟!充电完成!“辫子”缓缓回缩。公交车关门,出发……整个过程,35秒!
“快速闪存可以让公交车行驶5公里。其核心技术就是我们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超级电容技术!”中国南车首席专家杨颖说,公交车的核心元器件——有机体系双电层超级电容主要由碳基材料制造,可反复充放电100万次以上。
“这辆车的超级电容技术,完全是中国南车的知识产权,是中国制造、世界首创。”中国南车株机公司董事长周清和说。
“世界首创”意味着中国南车在创新之路上又刻下了一个里程碑。10余年前,中国南车在高端装备制造业还是一个“追赶者”。如今,它已逐步实现“引领者”的嬗变,拥有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相关零部件自主开发、规模制造、规范服务的完整体系。2014年,中国南车的产品出口签约额超过37亿美元,已销往84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国际声誉。
相比于发展上百年的世界轨道交通业,起步并不算早的中国南车如何实现“后发先至”?
“快速发展的关键,就是持续创新。”中国南车董事长郑昌泓说。
在中国南车的产品谱系中,高速动车组是最富代表的尖端技术“集合体”。高速动车组涉及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等9大关键技术及10项配套技术,共有5万多个零部件。各项技术、各个部件协同运行,才能保障列车跑出高速。
中国大地上飞驰的高速动车组中,有一款以速度命名——380,这是一个堪比起飞速度的数字。
奔驰在京沪高铁上的CRH380A,来自青岛南车四方。被誉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典范。2010年12月,它曾创下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第一速。
“南车在引进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的同时,就启动了自主研发的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项目。核心技术买不来,创新能力要靠自己。”南车四方总工程师梁建英说,CRH380A的研发过程,就是头型、轻量化车体、转向架、减振降噪、系统集成等一个个关键技术的连续攻关和重大突破。
如今,CRH380A在中国大地上已累计运行约2亿公里,每百万公里故障率不到0.5件,远低于1.3件的国际通行指标。梁建英说,来中国考察高铁的外国来宾大多都会看看CRH380A。它技术先进,运行平稳可靠,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国动车组系列中响当当的一张“名片”。
CRH380A的成功,给中国南车带来了更大的创新动力。2011年,中国首列时速500公里更高速度试验列车在南车四方研制成功;2013年,南车株机为南非研制的首批电力机车仅用了8个月时间就正式下线;2014,南车株机研制的世界首列储能式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在广州开通试乘;同年,南车四方突破耐高寒、通风防沙、抗高温、高海拔适应、防紫外线老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适应高寒、沙漠、高海拔地区运营的时速200-250公里CRH2G高寒抗风沙动车组。
南车四方副总工程师吴冬华还记得自己曾和“像面粉一样细的沙”较劲。从2009年开始,他和同事们就在新疆的风沙地区中蹲守,在不同高度的地方设计托盘收集风沙,分析沙的成分和直径,一呆就是三年。
“普通动车组空调器的过滤网只有一层,在研制抗风沙动车组时,我们加到了三层,并改进了过滤网的设计,小到一毫米的沙也能过滤。此外,以前车下设备不是全密闭的,我们采取了全密闭的裙板结构和微正压技术,使设备舱里的气压略高于舱外,这样风沙也不容易进入设备里。”吴冬华说,刚开始试验时,一列动车组一天下来,一米高的桶两天就能清出三桶沙,如今进沙量已经很少。
创新带来了技术领先,技术领先带来了世界认可。郑昌泓表示,中国南车已经开始全球布点。“我们先后在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巴西成立子公司,在土耳其、俄罗斯、印度等国家设立办事处。”
与此同时,他表示,中国南车还启动了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先后在马来西亚、土耳其建立了生产基地。此外,在南非、阿根廷、澳大利亚、塞拉利昂等国家,中国南车也在调研,在合适的时机启动本地化生产或在当地成立维保基地。
在南车的出口目录中,既有机车、客车、货车,也有城轨及动车组,其中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占比很高。2013年,中国南车出口动车组签约占总出口签约的52.8%,地铁轻轨占13.2%,2014年上半年,电力机车出口签约占同期总出口签约的52.8%,地铁轻轨占18.7%。
“未来,我们将致力于研发更加绿色、智能的产品,让我们的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代表中国,走向世界。”郑昌泓说。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