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日将召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投资、消费、居民收入等宏观经济数据。在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2015年中国经济开局如何,备受关注。
机构预测一季度增速或在7%左右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日程,包括第一季度GDP、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消费等数据都将于4月15日向社会公布。对于一季度经济数据,市场极为关注,因为它会决定第二季度乃至全年的政策方向。
目前,一些宏观数据已经揭晓,一些先行指数出现回升。其中,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小幅回升0.2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上方;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3.68万亿元,同比多增6018亿元。
一些经济指标则出现回落。数据显示,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6%,进出口增速双双下滑;一季度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下降约9%;3月CPI同比仅上涨1.4%,物价继续处于低位;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6%,连续第37个月负增长。
在此情况下,市场普遍预期一季度GDP增速将延续放缓的态势,增速可能落在7%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报告认为,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与分化并存,通货紧缩风险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改革持续释放红利,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发挥支撑作用,宏观经济运行有望缓中趋稳,预计一季度GDP增长7%左右。
世行下调中国今明两年GDP增长预估
世界银行下调对东亚和太平洋发展中地区及中国2015年经济增长预测,并警告称全球不确定性可能带来“严重”风险;这些不确定因素包括美元升值和美国加息。
世界银行预计,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和太平洋发展中地区经济在2015年和2016年各增长6.7%,低于2014年的增长6.9%。这低于10月份预计的今明两年分别增长6.9%和6.8%。
世界银行在周一发布的东亚与太平洋经济最新报告中称,中国正推行旨在令经济增长更加可持续、且能提高金融抗冲击能力的政策,因此经济增长有可能放缓。
世行表示,中国经济2015年增长率或将从上年度的7.4%放慢至7.1%,2016年继续减速至7.0%。该行此前对今明两年的增长预估分别为7.2%和7.1%。
虽然低油价对各国造成的影响不尽相同,不过世行称,油价持续偏低的前景将帮助支撑该地区的增长,高收入经济体的表现预计有所改善也将带来正面影响。然而该行补充道,由于全球经济存在不确定性,东亚地区经济展望面临“重大风险”。
央行自11月以来已两度调降利率,借此刺激紧急增长。世界银行表示,除中国外的发展中东亚和太平洋国家在2015年料将增长5.1%,2016年则料增长5.4%,去年时为4.6%。
中国政府政策组合拳将陆续出手
在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的前夕,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正在源源不断地实施。
4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依法适当降低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多措并举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官方政策研究人士表示,在外需乏力、消费稳中趋缓的背景下,投资仍然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自去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已经推出大手笔的“牛鼻子”工程礼包。
此前,发改委公布了七大工程包和六大领域消费工程。七大工程包涉及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工程、健康与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和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六大领域消费工程包括信息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教育文体消费和养老健康消费等。去年,发改委还对水利、铁路等方面批复了数千亿的大批项目。 此外,针对房地产市场低迷的一系列政策也在逐渐显现效用,中国装备“走出去”也被寄予厚望。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及重要部门动态来看,一系列包括积极财税、稳健货币、投融资和审批机制等领域的改革正在酝酿和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4月9日发布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产业、城市停车场建设等四个专项债券发行指引,旨在促进债券融资支持重点投资和消费需求。
此外,金融和货币政策预计将更为活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日召开会议,在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提出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为扶持实体经济和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简政放权和相关的财税改革也将会继续加大。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多次推出“减税降费”组合包,为小微企业直接减负,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加码。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