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项表述深得冶金行业的人大代表们的心。那就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何达平也不例外,他表示,这确实是化解过剩钢铁产能的一条路子。
靠“走出去”化解过剩
事实上,现在很多钢铁企业的装备水平是世界一流的,生产的产品也不差。之所以形成过剩,是因为企业受市场利益的驱动,在这方面的投入也比较多;而现在,下游需求趋于饱和,用钢行业用不了那么多钢材了。
“这部分优质的过剩产能就可以"走出去"。”何达平认为,“"走出去"既消化了库存,同时绝对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也产生了新的效益。”
他认为,钢铁企业可以“抱团走出去”。这是因为,单个的企业“走出去”是有局限性的,而且“走出去”后对当地的政策、风俗,甚至地域政治环境等不可能全盘掌握。“现在国内"走出去"的企业很多,在国外投资的企业也很多,但因不了解当地的情况,损失也不小。”何达平说
因此,“走出去”需要国家和行业协会给予一定支持。何达平建议,政府能给予“走出去”的企业一些政策上和财政上的扶持,行业协会能把有意愿“走出去”的,且装备水平比较高、产品品质比较好的企业组织起来,做好协调,并做好规划和指导,大家一起出去。“例如,我们该走到什么地方去?非洲还是东南亚?这些地方有着怎样的需求?”何达平建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可以凭借自身掌握的比较全面的信息,对接国外希望需求,为企业牵线搭桥。
多维度“抱团走出去”
至于该如何“抱团”法,何达平也有自己的见解:一是狭义的行业内的“抱团”,行业协会可以组织并协调已经具备了“走出去”条件的企业“抱团”;二是广义的跨行业的“抱团”,钢铁企业走出去可以带动产业链上很多相关产业“走出去”。比如,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可以与钢铁企业一起“走出去”。
“我们可以自豪地讲,我们中国制造的装备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已经缩小了,而且有的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何达平说,从这方面来讲,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一定的优势。
何达平认为,上下游行业都可以成为“抱团”的“伙伴”。比如,耐火材料、合金等配套领域的企业也可以同步“走出去”。又如,现在特钢企业的一些下游企业,包括机械生产厂家也都有“走出去”的愿望,双方可以“抱团”出去在外设厂,共同满足国外用户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何达平强调,不要总想着把早该淘汰的落后产能转移到国外去,而是要注意维护钢铁行业在国外的形象和声誉;“走出去”的时候也不要只考虑自己赚钱,要友好地、互利共赢地“走出去”,这样“走出去”的效果会好很多。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