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工、计划员到车间主任,再到首席机械师助理,杨瑞金也从青葱岁月即将迈入花甲之年。回首近40年的工作生涯,他始终不改初心,痴迷技术,潜心磨练,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技术控”。
比什么,别和他比技术
2006年4月,建厂不足两年的一号工厂迎来需求旺季,然而从投产开始,每班日产能无法突破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刚性车间。
时任615厂618车间主任的杨瑞金临危受命,肩负起了解决加工瓶颈问题,打通刚性车间整条生产线的使命。凭着对加工设备、工艺和技术的了解,他逐步调整设备,改进生产线,优化工艺流程,解决了一系列难题,短短5年时间,刚性车间产能一提再提,产能增加了10倍。
“其实,令我们钦佩的除了杨助理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知识外,他对技术精益求精、刨根问底的专研精神,更值得称赞。”谈起杨瑞金在技术上的执着追求,加工三车间副主任最有发言权。“跟着杨助理干了近10年,每一次遇到技术问题,通宵达旦加班那是常有的事,非把问题完美解决了,他才肯罢手。”
近两年来随着公司打造“最具成本竞争力产品”理念的深入推进,杨瑞金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技术优势,几乎参与了分厂所有装备自动化改造、工艺优化、修旧利废、刀具和工装国产化改造等重大项目,每年节约的成本非常可观。比如,他主导的“WD615大止推机体切换”项目,一个项目就节约成本一千万元;改造曲轴箱装配机器人、机体自动化翻转机,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选择潍柴,就是一辈子
自1976年进入潍柴,近40年的时光里,企业或辉煌,或危机,杨瑞金从未动过二心。即便是1998年最煎熬的那会儿,担任车间主任已经4年的他,技术上早已是响当当的,面对外面很多机会的诱惑,他却始终没有动心。
“在我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08年一次加工一车间大流量出现问题,当时还是加工一车间主任的他,连续三天两夜,不眠不休,靠在现场,指导维修、联系备件。当时我们年轻的几个都挺不住了,年过50的杨主任一直坚持到最后。”直至现在,员工回忆起那段热血沸腾的岁月,对杨瑞金依然是由衷地钦佩。
还有两年就退休了,杨瑞金对工作的热情未曾褪色,每天早晨7点半准时到厂,必定先到车间里转上一圈,看到设备都在正常运行,他才能安心地坐在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我们这一辈人都习惯了以厂为家,选择了潍柴,就是一辈子。”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