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万里风鹏正举”,中国机械行业不断加速前行。机械工业前21年总产值复合增长率达17.25%,并且近五年增速明显加快,复合增长率达21.91%,我们预计今后五年行业复合增长率有望超过18%。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企业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企业所面对的市场已经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而是广阔的国际市场,优势行业和企业有望脱颖而出。预计未来五年行业销售收入复合仍将保持在18%以上。
“踏寻行业振兴的足迹”,通过对国外行业及龙头公司分析,我们认为我国机械行业已经具备做大做强条件。理由:1)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并购重组加快,未来10年将是中国机械制造发展的黄金时期;2)国际市场开拓和不断的技术创新,大大增强了我国机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3)旺盛的内需、强劲的外销增长以及振兴装备政策均大力拉动行业快速发展。
细分行业各具优势:工程机械业绩再超预期,内需旺盛、出口快速增长,齐推行业业绩高增长;船舶制造业景气持续、船厂毛利率大幅提升,在产业转移的趋势下,中国船企业绩将延续高增长;未来全球经济、贸易前景尚可,集装箱需求稳步增加,业绩有望回升;并购重组、下游行业的强劲发展推动机床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期;铁路投资加速带动铁路设备行业迎来跨越式发展;军费增加以及军工企业整体上市的加速将为航空航天业未来五年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持;轴承、内燃机、纺机、缝纫机行业的业绩也均出现显著增长。
行业投资主题:1)产业转移主题:积极关注产业转移趋势明显的行业,如造船、大型海洋港口设备以及机床行业;2)出口加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主题:关注产品不断走向国际化并具备出口能力的行业中的优势企业。如工程机械行业;3)重组并购主题:积极关注集团有优质资产和有意引进战略投资者的企业。
寻找中国制造的“世界级”企业。从行业投资主题并结合企业市场占有率、产品竞争力以及产业规模、管理体制等因素综合考虑,我们看好下列公司在未来5-10年内有望在国际竞争中胜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柳工、中国船舶、广船国际、振华港机、中集集团、天马股份、昆明机床和沈阳机床、维持长期“增持”评级。建议08年继续关注细分行业龙头公司,维持中联重科、中国船舶、广船国际、火箭股份“买入”的评级,维持对柳工、振华港机、天马股份、成发科技、西飞国际、中捷股份“增持”的评级。
“瀚海弄潮千帆舞,九万里风鹏正举。”十多年以来,中国机械行业经过不断的快速发展,规模和益均已得到了大幅的提高。面对行业的发展,对于未来机械行业的发展之路日渐成为业内比较关注的话题。未来中国机械制造业是否有望在国际竞争中取胜?中国本土机械企业是否有机会成为行业内的世界级龙头?成为市场对机械行业未来发展的关注焦点。
“踏寻振兴的轨迹”,我们通过回顾国外机械行业的成长,分析世界巨头的成长经历,可以发现他们发展过程中所依赖的机遇和推动因素,中国机械行业和企业身上同样具备。在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大环境下,我们可以预计在未来的10年里,中国机械行业及优秀上市公司有望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本文试图从产业转移、并购重组、国际市场开拓等角度综合分析我国机械行业及上市公司未来发展趋势,并从中寻找出未来有能力成为“世界级”企业的上市公司。
1.快速成长的中国机械制造业
1.1机械制造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实力增强,开始面对国际市场。根据《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统计数据,中国机械工业总产值从16年前的不到3500亿元(1990年3247亿元)提升到2006年的超过5万亿元,16年时间规模增长约16倍,年复合增长率达19.33%。其中,近五年增速加快,复合增长率为21.91%。2007年以来机械行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423亿元,同比增长32.5%;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87亿元,增长48.4%,机械行业运行态势良好,我们预计在今后5年机械行业总产值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8%。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企业所面对的市场已经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而是广阔的国际市场,诸多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在快速提升。
1.2 2007年1-8月机械行业主要经营指标增速加快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1-8月,机械大行业(包括交通运输设备)71269家主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99万亿元,同比增长31.38%,增速比2006年全年提高3.3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902亿元,同比增长49.91%,增速比2006年全年提高12.18个百分点;行业毛利率为14.98%,基本与上年持平。如果扣除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行业5827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99%,增速较2006年全年提高2.5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934亿元,同比增长42.79%,增速较2006年全年提高8.75个百分点;行业毛利率为14.96%,基本与上年持平。
1.3机械子行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子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从各细分行业来看,07年1-8月,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在收入方面,金属船舶、船舶修理及拆船和石油采矿设备行业增长率均超过55%,增长较为突出;在利润方面,凭借着行业毛利率的提升和企业规模效益的不断体现,金属船舶和工程机械行业净利润增长率均超过150%,在细分子行业中增速最为显著。
行业盈利能力增强显著。总体来看,2007年1-8月,除了集装箱制造外,大部分细分子行业利润总额增速远超过收入增速,行业获利能力提升明显。其中,以工程机械和金属船舶最为明显,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行业毛利率的提升和企业规模效益的体现,截至07年8月,工程机械行业毛利率达20.5%,同比增加3.26个百分点;金属船舶毛利11.68%,同比增加2.82个百分点。
1.4上市公司整体指标持续走好
行业内上市公司主要指标持续走好,大部分指标高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整体水平。07年前三季度,机械行业(不包括电气设备)116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资产分别为0.43元、12.60%和3.29元,均超过全部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07年1-9月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0.19元,低于每股收益,也低于全部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但部分子行业的现金流状况良好,如港口机械、机床、印刷包装设备的每股现金流分别达到0.82元、0.51元、0.52元,远高于机械行业的平均水平。
毛利率稳步提升,盈利能力逐渐增强。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2005年来稳步提升,2007年1-9月毛利率为17.78%。净利率自2001年开始逐步攀升,2007年1-9月达8.63%,增速显著,上市公司整体获利能力上升。
2007年1-9月,机械行业上市公司收入平均增长31.48%,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平均增长69.39%,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其中机床、泵阀液压设备、工程机械、港口机械等行业业绩增速较快,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159.14%、148.41%、112.18%和49.84%;港口机械、工程机械的综合盈利能力较强,净资产收益率分别高达19.31%、17.66%,每股收益分别0.85元、0.62元,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分别为0.82元和0.27元,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2.“踏寻振兴的轨迹”-寻找中国制造的“世界级”企业
目前,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均已经走过了重化工阶段,各国机械行业在整个工业化阶段也都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诸多世界级机械巨头在此过程中诞生。通过分析国外机械行业的发展以及龙头公司的成长历程,对正处于重工化发展期的中国机械业来说,无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顾这些国家机械行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产业转移、较为频繁的并购重组以及国际化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均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产业转移的机会,企业迅速抢占市场份额,然后通过不断的并购和技术创新,来拓展产业链和增强持续竞争力,已经成为世界级巨头所延续的成长轨迹。
本部分从产业转移、并购扩张、国际市场开拓等角度分别对韩国造船业、卡特彼勒、小松和美国军工业进行分析,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因素。然后,结合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和产业转移大环境下的中国机械行业进行分析,最终寻找出我国机械行业会有哪些子行业有机会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其中又有哪些优势企业会最终成长为行业内的世界龙头。
2.1探寻国外行业成长轨迹
2.1.1卡特彼勒――兼并收购与开拓国际市场打造“不败王国”
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成立于1925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矿山设备生产厂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柴油机生产厂商之一。2006年公司销售收入415.17亿美元,实现利润35.37亿美元。2000年以来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2.8%,2007年之后,卡特彼勒的业绩还将会比近2年有更大的突破。公司在新产品方面的投资将使卡特拥有历史上最强大的产品线。此外,卡特还将继续投资扩大全球设施,提高产能和改善运作。预计到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将超过500亿美元。
分析卡特彼勒成功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二:第一,不断的通过资产并购和积极开拓产品新领域,成就了卡特彼勒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元化的产品结构。通过不断的开拓新领域,公司的业务由刚成立时的单纯拖拉机业务发展到目前共涵盖16个行业拥有多条不同产品生产线的多元化机械巨头,产业链的扩展不仅使公司的业务规模得到了持续的壮大,同时完善的产业链也极大的增强了公司抵御行业周期风险的能力,使公司的成长得以长期持续。
另外,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是卡特彼勒走向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通过采取加速出口和在国外投资建厂的方式,卡特彼勒的产品逐步实现国际化和全球化,不同市场的开拓,加大了公司产业的延伸并增强了公司抵御单一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卡特彼勒将全球市场划分为北美、EAME(欧洲、非洲、中东及独联体国家)、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4大区域。2006年,公司在北美以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187.14亿美元,占总收入比例为45.08%,公司预测07这一比例将达到52%,国外市场份额将首次超越公司所在地北美地区。
2.1.2小松――国际市场开拓中崛起
日本小松制作所成立于1921年,是仅次于卡特彼勒的全球第二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200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0亿美元,净利润13.91亿美元,占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总收入的比例约为10%。
国际市场开拓是小松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由于本土市场需求的下降,1998年,公司经营第一次出现了亏损。2001年,亏损进一步恶化,公司经营状况进入历史低谷。这段时间,公司经营战略出现了转变。在通过各种手段削减日本本土公司的经营成本的同时,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加速生产制造向中国、印度等低成本国家或地区转移的进程,逐步实现销售市场的全球化。
随着小松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日本本土的销售收入在销售总收入中的比重呈逐年递减趋势,总收入和净利润却急剧上升,其中,总收入从2001年的87.52亿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160亿美元,同期,净利润则从-6.81增加为13.91亿美元,而公司的股价也迅速飚升,到目前为止,这一趋势仍然没有减缓的迹象。
2.1.3美国军工业-军工霸主产生于不断的重组并购
美国军工行业的成长主要源自行业的并购整合以及军、民两用市场的齐发展。
美国航空和军事工业以私人公司为主体,资本运作和并购重组是其走向壮大的重要因素。波音、洛马、诺格三大集团取得现在这样的地位,除了不停地接军方的大订单,也是大大小小无数出兼并重组的结果。同时,军民一体化也是美国军工行业发展的一大特征。美国大型军工集团都采取军民兼营的发展模式,将军品和其他民用产品相结合,积极运用军品技术的优势,力争开发出融汇高技术成果的丰富多样的民品,以挖掘军工产业的潜能。这样,不但可使公司的核心技术得以保持,设施和技术人才可以内部调整和消化,而且可以分散风险、效益互补。
高估值也是军工行业处于资产整合时期的典型特征。我们可以从美国军工行业在大规模并购时的发展经验看出:公司的并购整合因其可能带来的绩效改进而普遍被给予了正面的预期;在20世纪90年代的并购高峰期中,美国主要军工企业历史PE波动均超出道琼斯指数较大程度的正向波动。但是随着这些公司资产整合的完成,业绩逐渐得到释放,市盈率水平逐渐回落。
以波音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1995-1996年以及1997-1998年这两个波音公司市盈率出现了突变的时间段里,波音公司分别出现了重大的收购。1995年波音宣布收购罗克韦尔公司的防务与空间业务部,1997年波音宣布收购麦道公司。收购前,1995年波音每股盈利0.57美元,1997年每股收益-0.18美元,对比收购后,1996年每股盈利1.88美元,1998年每股盈利1.18美元。
我们认为波音公司市盈率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在波音公司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的情况下,通过采用资产整合的方式,使市场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产生强烈的正面预期,对其未来的发展也一致看好。正是由于市场对波音公司高成长性的认可,使其在资产整合阶段市盈率水平波动明显超过市场平均水平。当资产整合阶段完成后,公司进入稳定成长期,伴随着业绩的不断提升,市盈率将逐渐下降并最终处于稳定波动。
2.1.4解析机械行业成长轨迹
从韩国造船业、卡特彼勒、小松以及美国军工业的成长,我们可以看出产业转移、重组并购、国际市场开拓以及技术创新均贯穿于其发展的过程之中,可以说国外机械行业成长壮大的轨迹就是:抓住产业振兴机会,利用重组并购开拓市场、完善产业链,在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最终成长为“世界级”龙头。
2.2中国机械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世界制造业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加工厂。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高技术密集时代与微电子时代,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工业正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已经过了发展初期,正处于重化工业发展中期。
未来10年将是中国机械行业发展最佳时期。美国、德国的重化工业发展期延续了18年以上,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四国重化工业发展期平均延续了12年,我们估计中国的重化工业发展期将至少延续10年,直到2015年。因此,在未来10年中,随着中国重化工业进程的推进,中国企业规模、产品技术、质量等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国产机械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逐步替代进口,并加速出口。目前,机械行业中部分子行业如船舶、铁路、集装箱及集装箱起重机制造等已经受益于国际间的产业转移,并将持续受益;电站设备、工程机械、机床等将受益于产业转移,加快出口进程。
旺盛内需推动行业稳定发展。在未来GDP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国内机械设备需求增速将超过GDP增速。我们预计未来几年部分行业产品仍将保持旺盛需求,譬如工程机械、铁路和矿山设备产品、轴承以及内燃机等行业。随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技术升级,国内产品正在逐步替代进口,且空间巨大。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10月份,我国进口机电产品4042.7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比2006年同期回落7.7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回落主要原因是国内配套生产能力的加强导致中间产品的需求减弱以及传统技术密集型机电产品进口替代效应逐步显现。
出口强劲不断拉动行业快速发展。中国机械工业经过近20年的努力发展,从先前的引进设备、消化吸收,基本满足国内基础需求,发展到现在的改造创新、替代进口、加快出口阶段。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1-10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5622.4亿美元,增长27.9%,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7%,其中机械及设备出口1842.9亿美元,同比增长24%。目前,我国机械装备出口通常通过三种方式:第一是随项目带出去,这种方式的出口产品利润率会略低一些;第二种是自主出口;第三种是到海外投资设厂,特别是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到海外投资设厂显得相对划算。机械企业经过近几年发展,规模扩大、产品技术提升、性能稳定、产品正在得到国际市场逐步认可。
陆续出台的振兴装备配套政策有利于行业快速发展。陆续出台的优惠政策不仅为装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目标,还在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支持等方面给给予较优惠的待遇,有利于机械行业的长期健康、快速发展。预计行业相关配套政策以及其他振兴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机械行业将保持旺盛增长。
2.3中国机械优势企业中谁会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我们通过分析卡特彼勒和韩国造船业,可以看出并购重组、产业转移、国际市场开拓和技术创新,均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样,这四个因素也是国外其他机械巨头取得成功所依赖的因素。纵观我国机械制造业,可以说,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已经初步兼备了上述四个因素,产业转移和并购重组已经开始推动我国机械行业快速发展;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和技术创新也早已被大多数优势企业提上日程,加上旺盛的内需以及国家对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我国机械行业已经具备了做大做强的条件。
我国机械行业完全有能力完成产业转移。从本质上来说,一个国家能否最终完成产业转移,最终还是要由国内企业的竞争力所决定。从目前来看,在较长时间内我国机械制造企业还将持续保持成本优势,并且随着我国在具体领域技术上的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力将逐渐增强,我国机械行业有能力完成最终的产业转移。目前,集装箱以及集装箱起重机制造行业已经在我国完成了产业转移,我国在这一行业的世界占有率已经超过50%,行业发展进入到平稳期。对于造船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则处于产业加速转移阶段,产业转移趋势已经很明显,行业在今后几年将延续高增长状态。
资产并购重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将是行业重要看点。通过并购重组和积极开拓市场使企业做大做强,已经在国内机械行业中得到共识。在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情况下,机械行业已经成为重组并购最活跃的板块之一。在目前机械行业中,尚有许多优质资产还没有注入到上市公司,在控股集团中对上市公司资产注入预期普遍比较强烈的趋势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依然是今后几年行业的重点看点。另外,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工程机械、造船、机床以及航空航天转包业务都普遍加大了国际市场开拓的力度,国外市场已经成为这些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在世界制造业转移的大环境下,中国机械行业发展必将呈现加速发展的局面,一批行业龙头有望诞生。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我们认为在未来5-10年内,机械行业中有希望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行业主要为:工程机械、造船、港口机械和机床行业,行业内龙头公司都有望在国际竞争中胜出,看好中联中科(000157)、三一重工(600031)、柳工(000528)、中国船舶(600150)、广船国际(600685)和振华港机(600320)。针对工程机械、造船、港口机械、机床以及军工行业及公司的详细分析,将在本报告第三部分加以论述。
3.重点行业及上市公司承载行业振兴希望
3.1工程机械:孕育着“世界级”龙头企业
3.1.1行业景气趋势不变,业绩增长再超预期
业绩增长再超预期。工程机械行业业绩在经历了2006年的大幅上涨后,行业景气度继续提升,企业业绩再超预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1-8月工程机械行业实现销售收入853.43亿元,同比增长48.67%,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14.2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00.22亿元,同比增长150.52%,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16.20个百分点;毛利率为20.5%,较去年同期提高3.26个百分点;税前利润率为11.74%,较去年同期增加4.66个百分点。
工程机械各主要产品销量均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1-9月份,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各项产品销售量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其中,装载机销售101883台,同比增长29.00%;挖掘机销售49953台,同比增长54.90%;压路机6425台,同比增长6.16%;汽车起重机14632台,同比增长32.90%;平地机2095台,同比增长54.38%;叉车66383台,同比增长34.35%。
GDP高速增长,内需继续扩张。从国内来看,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增速达11.50%,预计全年GDP增长率为11.4%,2008年为11.2%。另外,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以及“高铁建设”等因素的驱动,国内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内需继续扩张。今年1-9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达到78246.78亿元,同比增长26.4%,预计全年为26.1%,2008年为25.9%。这些因素有力地拉动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出口收入大幅增长。2007年1-7月份,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累计出口45亿美元,同比增长70.00%,其中整机出口30.5亿美元,同比增长86.00%,占出口总额的69.00%;零部件出口额为14.5亿美元,同比增长44.00%。在整机产品中,装载机的出口额为3.24亿美元,同比增长132.01%;汽车起重机为3亿美元,同比增长325.28%;其它起重机为3.1亿美元,同比增长159.66%;叉车为2.7亿美元,同比增长86.82%;混凝土机械为1.9亿美元,同比增长137.82%;压路机为1亿美元,同比增长113.14%。除一般用途的挖掘机以外,其它一些工程机械的出口收入也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的统计,2007年1-7月,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收入额度较高且增长最快的几个国家分别为美国、日本、法国、印度、俄罗斯、阿联酋、哈萨克斯坦以及安哥拉。当前,亚洲、美洲、北非以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高峰期。凭借价格上的优势和不断改善的产品性能,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受到国际市场的普遍欢迎,其出口能力正在稳步提高。
3.1.2行业内上市公司分析
上市公司平均单位收益变化趋势继续向好。2007年前三季度,工程机械行业16家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62元、3.50元和17.95%,全部机械类上市公司的这三项指标分别为0.40元、3.10元和12.82%,全部上市公司则分别为0.29元、2.56元和11.34%,数据表明,工程机械上市公司的单位收益明显高于全部机械类上市公司和全部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利润率持续攀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自2006年起,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彻底扭转了毛利率和净利率双双下跌的颓势,开始出现回升。2007年前三季度,盈利能力继续向上攀升,其中,毛利率为22.02%,同比上升了2.29个百分点,比机械行业平均水平高4.2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0.70%,同比上升4.42个百分点,高于机械行业平均水平2.86个百分点。
2007年1-9月,工程机械16家上市公司中,三一重工的营业收入增幅最大,高达80.48%,其次为中联重科和山河智能,分别为80.14%和77.90%,三一重工收入高增长原因:除了主营业务快速增长外,还得益于会计准则变化带来的增长;半数以上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60%,其中: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不仅绝对每股收益高,且净利润增长快,三一重工除了主业增长较快外,投资收益对公司净利润贡献大;中联重科和柳工的净利润的增长主要来销售收入的增加和毛利率的提高。毛利率最高的公司有:方圆支承、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鼎盛天工,分别为42.08%、35.24%、27.68%和27.62%;净利率最高的公司有:三一重工、方圆支承、中联重科和山河智能,分别达到19.28%、18.09%、14.68%和13.51%。在工程机械上市公司中,我们积极看好中联重科、柳工、三一重工、山推股份、安徽合力以及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前景。
3.1.3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未来展望
行业未来判断:
1)产业转移大趋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以及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政策继续推动行业稳步增长。
2)以重组、兼并以及联合为主要手段的行业整合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中国工程机械企业通过外延式增长迅速做大做强将成为行业重要看点。
3)目前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总市值约为1200亿美元,中国約占14%,海外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具备较强出口能力,正在通过对外贸易、海外直接投资等手段快速走向国际市场。
4)出口快速增长、替代进口将平滑宏观调控对工程机械行业的影响,平滑行业周期性;
5)预计未来3-5年稳定内需和强劲的出口将驱动行业保持20%以上的速度增长。
6)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有望产生“世界级”的巨头。积极看好中联重科、柳工、三一重工的未来发展。
未来几年,以重组、兼并以及联合为主要手段的行业整合将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国内企业通过外延式增长迅速做大做强的必要途径。另外,我国企业应牢牢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这些,早已被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企业的历史经验所证明。
中国的“小松”已渐具雏形。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各行各业的全面崛起,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国各领域都将涌现出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国型企业,而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当然也毫不例外。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有望会出现如卡特彼勒和小松公司那样的国际工程机械巨头,目前来看,中联重科、柳工、三一重工以及徐工集团四家企业最具这种潜力。
3.2船舶和港口机械:进入不同发展时期
3.2.1船舶制造:业绩持续爆发性增长,行业整合加速
世界造船行业景气高峰持续。据克拉克松研究所统计,2007年1-9月份世界新船累计成交量达2993艘/17840万载重吨,已经突破去年全年创出的历史最高记录(1.67亿载重吨),行业增长再超市场预期,预计今年新船成交量将破2亿载重吨大关。其中,散货船成交量的大幅增长,是行业景气高峰持续的最重要支撑因素,今年1-9月份散货船累计成交量已达1148艘/1.02亿载重吨,同比增长257.2%,占世界新船成交量的57.17%;另外,集装箱船市场再度走强,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成交量大幅增加,1-9月份累计成交万箱级船113艘/137.3万TEU,已经远远超过历年的订造总量;而油船市场由于06年的火爆,前三季度成交量较去年大幅回落。
中国造船业各项指标占世界份额较06年继续提升。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造船完工量达到120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其中出口船舶977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量的81%;新承接船舶订单64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0%,其中出口船舶5722万载重吨,占新承接船舶订单量的89%;手持船舶订单129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1%,其中出口船舶11307万载重吨,占手持订单总量的87%。我国造船业所占世界份额再创新高,根据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0.1%、38.7%和29.5%,分别较06年提高1.1、6.7和1.5个百分点。
行业利润继续呈现爆发性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1-8月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981家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55.45亿元,同比增长57.87%;实现利润总额110.49亿元,同比增长124.83%,增速较2006年全年提升26.97个百分点;毛利率为14.08%,比2005年同期提升2.96个百分点。
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1)油运市场的繁荣、世界贸易持续增长以及海上工程的快速发展,带动油船、散货船、特种船的集体向好,行业持续景气,船价高位运行;2)我国手持订单量份额逐年提升,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行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3)我国造船厂开始建造04和05年新接的高价船,相对毛利率较高。
造船行业资产整合加速进行。中船集团下属外高桥、澄西船舶和远航文冲船厂已经注入到中国船舶,并且中船集团也已经明确表示在时机成熟时将长兴岛和龙穴岛基地民船资产注入到中国船舶,实现集团民船资产的整体上市。同时,中国另一大造船集团中船重工集团也正在积极运作相关资产的上市。据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统计,中船集团公司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2007年前三季度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8%、50%和56%。在造船行业持续景气的环境下,两大集团将在资本上市必将更为活跃,通过将集团优质资产上市,进一步做大做强。
3.2.2行业周期“潮起”与“潮落”将加速造船产业转移到中国
造船业转移到我国趋势已经明显。成本因素决定了产业转移的方向。从产业转移的角度看,无论是西欧到东亚的转移、还是东亚内部的转移,其基本的驱动力都来自于资源和要素的比较优势。随着韩国国内造船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海岸线的局限,中国在劳动力、岸线等资源上较强的比较优势已经充分显示出来,随着在造船技术上的逐渐接近日韩,造船产业转移到我国趋势已经明显。
行业景气将持续,行业周期若“潮落”将加速产业转移到中国。由于不同船型市场走势的交替向好,造船周期对行业的影响已经逐渐在减弱,我们预计造船行业的景气将至少持续到2010年,并且船价在短期内很难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我们对各种船型今后走势的判断是:散货船市场的繁荣仍将持续,价格保持上升趋势;集装箱船市场平稳发展,08年以后需求将会加大;油船订单回落,但是巨大的更新需求支撑油船市场,船价维持高位,增速将放缓。造船业终究是周期性行业,行业进入调整期在将来还是会出现的。我们认为如果行业景气开始回落将有利于我国造船业扩大市场份额,并且加速造船中心向我国转移的速度。在较长时间占有成本优势的情况下,行业周期的低谷有利于我国迅速扩大我国造船市场份额,中国造船业业绩的增长也将由“价”增转变为“量”长。
3.2.3产业转移下,中国造船企业将迅速崛起
在韩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批世界级的造船公司,06年造船行业完工量前五位韩国企业占有四席,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分列前三位。其中我国造船企业外高桥(14.84,0.00,0.00%,股票吧)造船厂,在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列第七位和第五位。随着我国造船企业产能在近几年的有效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我们认为我国造船企业将在未来几年改变目前韩国造船企业在行业内的强势地位,积极看好中国船舶(600150)跻身世界造船企业前列。
由于我国造船上市公司与韩国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发展阶段以及所处国内环境的不同,在市盈率上面不存在直接的借鉴作用。从韩国造船企业来看,在行业进入到持续景气的03年以后,市盈率出现了较大的波动,都超过40倍以上,反映了市场对造船市场后几年强势发展的预期。我国造船业正处于行业的快速扩张期,国内造船企业正在加速整合,在造船行业中心转移到我国趋势逐渐明显并且行业周期影响减弱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较高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3.2.4港口机械:积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行业利润大幅下降。2007年1—8月,我国集装箱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44.7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2.65%,行业平均毛利率7.50%,同比下降1.72个百分点。受箱价的低迷以及钢材价格上升的影响,行业业绩出现下滑。预计08年世界对集装箱的需求预计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集装箱价格有望在08年反弹。
海上重型装备成为未来港口机械行业重要看点。随着海洋石油开发、大型海上工程、沿海风电设备安装和海难救助事业的发展,海上重型装备需求正在迅猛增加。振华港机作为港口起重机的世界龙头企业,凭借其技术上的优势,在海上重型领域取得更大进展值得期待。
3.2.5上市公司分析
前三季度,行业内5家公司整体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0.34%和49.84%;净资产收益率为19.31%。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指标看,三大造船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速显著,中国船舶增长达192.47%,广船国际增长317.58%,中船股份增长660.43%;相比造船上市公司,港口机械上市公司净利润增幅则要逊色不少,振华港机和中集集团分别增长33.68%和减少11.97%。权重最大的中集集团业绩下滑,拖累了行业整体表现。
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受益行业高度景气,业绩将持续呈现高增长。目前中船集团的造船资产主要集中在长兴岛、龙穴岛、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并且集团表示将在时机成熟时将长兴岛和龙穴岛基地民船资产注入到中国船舶,中国船舶未来的发展将更加值得期待。船价的增长、毛利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效率的有效提高是业绩增长的主要策动力,预计中国船舶和广船国际的高增长还将持续。另外,中船集团目前正在加大资本运作力度,整合优化造船、修船和配套资源,旗下三家上市公司将因此受益。
中集集团、振华港机均处在开拓利润新增长点阶段。振华港机和中集集团分别是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和集装箱制造的世界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随着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两家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将趋平稳,不再具有高成长性,在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市场需求趋于稳定的情况下,两家公司业绩在07年将趋缓。目前两家公司都在努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使公司在未来的成长更具有持续性。
3.3机床:蒸蒸日上的中国机床业
3.3.1行业持续景气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1-8月,全国559家金切机床制造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432.35亿元,同比增长25.84%;利润总额25.42亿元,同比增长62.21%。
2007年1-8月金切机床产量为39万台,同比增长10.6%;毛利率、税前利润率分别为19.21%、5.88%。
受益装备制造振兴,机床行业需求快速增长。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受下游多个机械子行业支撑,在船舶、工程机械、汽车等子行业产业不断向中国转移的阶段,机床的需求量将保持快速平稳增长。
出口增长迅速。2007年1-9月份机床工具产品出口金额为3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7.35%,出口是机床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的有效手段。
进口替代空间巨大,机床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增幅回落。2007年1-9月份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116.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5%,进出口贸易逆差为51.62亿美元。2007年上半年贸易逆差首次出现回落,这是个好的预兆,机床进口替代进程正在不断推进。随着国内机床企业生产能力的提升,我们预计机床贸易逆差将继续回落,行业景气依然可期。同时,出口增长迅速,预示我国机床工具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趋向成熟,在国内外市场已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进口替代效应进一步体现。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10年将达到以下目标:国产数控机床将占国内市场需求的50%以上;功能部件配套齐全,自给率达60%;关键功能部件将实现产业化;高精度数字化测量仪器和数控刀具将得到发展,为中高级数控机床配套。作为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全球机床产业生产和消费的增长动力都在中国,国产中高端数控机床存在巨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政策支持,机床行业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我国要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要振兴机床工业。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的产业。从机床型号来看,用于船舶、国防军工的大型和重型机床的需求将增多;从产品档次上看,对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对低档、普通机床的需求将趋于平稳。可以说,是需求导致了机床行业产业的升级,能够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机床是我国机床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家曾先后出台了以下《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产设备采购首台(套)制度》,《重大装备禁限目录》,《实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关于落实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有关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等文件,鼓励企业采购国产高技术装备,并给予税收上的优惠,旨在支持我国机床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机床业的腾飞值得期待。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