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行业发展快
日前刚刚结束的2014中国国际内燃机及技术装备再制造展览上,将失效的内燃机重新加工制造,并使各项指标不低于原机标准,代表着绿色循环方向的内燃机再制造,备受关注,目前该行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形成了产业。按照工信部发布的《内燃机再制造计划》,“十二五”末,我国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要达到300亿元规模。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联盟秘书长葛红表示“据统计,目前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已具备整机再制造10万台,增压器18万台,发电机、起动机130万台,水泵、燃油泵、机油泵50万台的年产能。涉及内燃机再制造的技术和装备体系也日趋完善。”同时她还表示,未来要紧紧围绕内燃机、增压器、燃油泵等产品的再制造,加快在汽车、船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铁路机车等领域的再制造推进工作。
据统计,2013年我国内燃机产量达8000万台,社会总保有量约为3.8亿台。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指出,根据内燃机大修和报废周期测算,我国可用于再制造的废旧内燃机存量巨大,参照国外相对成熟的再制造市场发展情况,我国的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据测算,内燃机相关可再制造产品多达30余种。失效内燃机的缸体、缸盖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增压器、发电机等主要配套件,多数为局部失效,通过成形、修复等再制造关键工艺技术,可在不改变形状和本体材质的情况下恢复其尺寸、精度和性能。与传统废金属回收利用处置方式相比,再制造能够回收失效产品所蕴含附加值的70%左右;与原始制造相比,再制造可节约能源消耗80%、节约材料70%以上,降低制造成本30%~50%,还可以增加3~5倍就业岗位。
虽然内燃机再制造发展迅速,不过废旧内燃机回收难的问题依然亟待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旧件是再制造企业的原料,没有原料就没法发展。但目前,正规企业在物流上还不灵活,而一些没有资质的中小企业将回收的零部件翻新后重新投入市场,对产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国家要求再制造产品质量和保质期等同或超过原型产品,这就要求规范再制造产品的生产、质量管理和检测检验。“在再制造产业初始发展阶段,须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再制造产业市场监管体系。”葛红说,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市场。
据悉,今年5月内燃机再制造产业联盟成立,目前已经有53家成员单位,内燃机再制造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此外,《再制造非道路用内燃机通用技术条件》等22项相关标准已经立项,正在编制过程中。
葛红表示,要继续推进内燃机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关键配套件再制造示范过程、内燃机高效清洁升级再制造示范工程、再制造工艺技术及装备提升工程和再制造逆向物流体系示范工程的建设。建立内燃机再制造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畅通内燃机旧件及再制造产品流通信息渠道,促进旧件及再制造产品交易。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