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工程机械行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黄金矿山作为资源性企业,其自身特有的稳定性为其发展创造了条件。为了适应宏观调控政策,工程机械制造商在产品的差异性开发以及现有产品的价格下调等方面作了许多工作,矿山企业作为工程机械产品的长期用户,从中获取了不少益处,为企业自身今后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矿山专用设备市场现状
近两年,黄金矿山企业比较集中地区的工程机械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轮式装载机以更新为主,整体需求呈显稳中下降趋势;液压挖掘机得到广泛应用,需求呈上升趋势。黄金矿山一般为井下开采,并且随着井下提升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地表矿石的倒运工作量逐渐减少,使得地表用装载机数量相应减少。而在露天开采或者尾矿库构筑等土石方工程中,由于装载机的装载效率和装载能力有限,大部分企业购置了大型液压挖掘机作为装载机械,因此装载机在以上项目中的作用进一步降低,装载机在黄金矿山的企业中的应用呈下降趋势。
运输机械自卸汽车以更新为主,国产重型卡车逐渐取代进口卡车,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近年来国产重型自卸汽车由于自身的发展,经济性、可靠性、动力性、舒适性等指标与进口车辆的差距越来越小(大部分黄金矿山拥有使用进口车辆的经历,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以五十铃、日野等车型为主),性价比越来越高,因此广大黄金矿山企业在车辆更新或者新增车辆时,一般都选择国产车型。从品牌来看,主要以斯太尔、解放、东风等车型为主,并且带有比较浓厚的地域特色。
铲运机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井下电动铲运机在黄金矿山企业得到了推广(内燃机式铲运机应用于少数规模较大、通风效果很好的大型国有矿山)。电动铲运机的应用,极大减轻了矿工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井下矿工的作业人员减少,避免了以前的人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黄金矿山井下工作的安全性。但是在设备的使用中,国产设备(由于进口设备价格较高,并且维护使用成本较高,一般实力较弱的企业很难购买进口铲运机,只能使用国产设备)整车可靠性低、故障率高、泵和马达维护费用较高等不利因素逐渐显现。目前,20世纪90年代初期购入的设备逐渐进入高维护费用使用期,从设备使用的技术经济价值角度分析,这些设备应该被淘汰,而进口设备价格太高,国产设备与之相比质量相差较远,不少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因此下一阶段,能够吸收国外先进技术,适应矿山企业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的铲运机将会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
凿岩机械由于黄金矿山企业受地质条件(如采场狭小、巷道狭窄、点多面广等)以及企业规模限制(年采掘能力一般不需要很高),大型凿岩机械很难有用武之地。但是由于企业受职业危害的严重影响(目前大部分矿山企业凿岩作业以手持风动凿岩机为主,工作年限较长的矿工易患“白指病”),在“以人为本”以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为了矿山企业的长治久安,减少甚至根除职业病危害将成为矿山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此环境下,具有体积小、转移方便、凿岩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以及可改善作业条件等特点的凿岩机械将会一展身手,大有作为。
空压机随着井下开拓工程的延伸,活塞式大型空压机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但其工作噪声大、体积庞大、需要专人维护,并且空压机供风站一般位于地表以下(井下受空间以及噪声等因素影响,较少数企业将空压机供风站置于井下),供风管路长,压力损失较大。此外,该设备不能根据井下风动凿岩设备的变化及时变化,设备工作时间长,形成了能源浪费。在此情况下,大型螺杆式空压机表现出了结构好、工作效率高、噪声低、振动小及维护费用少等优良工作性能,这些性能指标是活塞式空压机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深部开拓工程的配套改造中,越来越多的螺杆式空压机将逐步取代原有的活塞式空压机。
矿用设备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大部分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对自身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战略进行了调整,可以说是蓄势待发。由于以往工程机械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行业内价格竞争激烈,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工程机械制造商只有生产出技术含量以及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才能够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且经过宏观调控,部分技术和研发能力相对弱小的企业会逐渐退出工程机械市场,为其他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受国际黄金价格坚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以及煤炭等资源日益紧张,资源性矿山企业迎来了多年不遇的发展机遇,并且由于持续时间比较长,大部分矿山企业积累了数量相当可观的资金储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众多的矿山企业将资金转向了资源勘探、深部开拓以及设备更新,他们有条件也有能力,购买更多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黄金矿山企业作为工程机械的长期用户,企业内部现仍有相当数量服务年限超过10年的工程机械。并且不少企业在设备更新时,将原有的状况较差的工程机械以较低的价格转售给了经济实力较小的企业或者个体用户。这部分产品工作性能下降,故障率高,耗油量高,由此造成的维修费用也很高。由于缺乏行业强制性报废标准,这部分产品还将无定期使用下去。由于报废数量较少,缺乏新陈代谢,加上市场需求有限,造成整个工程机械产业链各环节不协调,不能够长期健康发展下去。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大部分工程机械施工企业内部缺乏健全的工程机械产品技术经济价值分析管理体系,不能够使设备的购置和报废形成明确的制度,因此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通过以下方式能够使目前的形势得到缓解:借鉴汽车行业的报废标准,制定工程机械产品的行业强制报废标准;工程机械制造商要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和更新换代速度,开发出性能更高、经济性能更好的产品;对于用户报废以及工程机械制造商回收旧产品,制定比较合理的优惠政策,使双方都能够接受;通过实施燃油附加税制度,部分工作性能下降、油耗较高等使用年限较长的工程机械产品造成维护使用成本增加,将导致这一部分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市场萎缩,从而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使其逐渐退出市场。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