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 势
需求低速增长 煤价仍将低位运行
从市场需求情况来看,国家治理环境、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煤炭需求将低速增长。能源结构优化,将进一步减少煤炭需求。从前5个月情况看,非化石能源发电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水电增长11.3%,核电增长14.5%(前5个月新增核电装机329万千瓦),风电增长14.7%,而火电增速仅4.2%,比去年全年增速回落2.7个百分点。
从今后几个月发展趋势看,溪洛渡—浙西跨区输电线路将投产,加上之前已投产的跨区输电线路,将使四川、云南等地水电大量输往华东、华南等地;核电还将投产500万千瓦左右,且全部集中在沿海地区,预计减少电煤消耗2000万吨以上。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主要耗煤产品产量增速明显回落。前5个月粗钢、水泥、平板玻璃、化肥等增速为2.7%、4.1%、4.3%和0.3%,同比分别回落5.3、4.8、5.5和9个百分点,煤炭消耗下降。
从市场供应情况分析,一方面煤炭产能正处于集中释放期,另一方面受国际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和煤炭价格偏低以及一些电厂已经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进口煤采购渠道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煤炭进口总量或将继续保持高位。
综上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方面预计,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煤炭市场需求趋缓与煤炭产能释放的矛盾愈加突出,煤炭价格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
分析下半年市场走势,杨进先从市场变化角度进行了预测。他指出,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经济增长面临一定压力,造成沿海地区对煤炭需求不旺,并且今年南方雨水充沛,水电呈现显著回升态势,火电受到挤压。数据显示,1~5月水力发电量为28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
进入7月份,国内多地气温逐渐攀高,部分地区用电量迅速增加。但这一因素仍然难以抵挡库存高、需求弱等因素对于煤炭市场的影响。作为反映沿海地区动力煤供求形势的先行指标的海运费持续下行,当前个别航线出现企稳态势。作为煤炭市场风向标的煤炭价格不断下降,预示着内贸动力煤需求保持着低迷、甚至萎缩的状况。
受工业用电不振,民用电不强等因素影响,下游沿海六大电力集团日耗偏低,对煤炭需求不足,促使港口和电厂库存高企。尽管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合计数出现了4万~5万吨左右的增加,但改变不了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形势,也扭转不了发煤企业的被动局面,电厂采购积极性依然偏低。电厂主要消耗自身的高库存,对北方港口下水煤维持刚性拉运,促使沿海煤市继续下行。
综上分析,杨进先告诉记者,预计下半年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量难以出现大幅的提升;南方地区降雨频繁,电厂耗煤低位、库存高位、市场低迷的情况难有改观。后期煤炭需求增速将进一步回落,全国煤炭市场供应宽松、结构性过剩的态势会持续下去,北方港口库存在全年可能维持高位,国际动力煤的低价资源也将持续冲击国内市场,因此预计下半年动力煤价格将保持低位运行。
建 议
落实相关政策 为煤炭企业减负
针对当前煤炭经济运行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听取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一是加强总量控制。二是推动政策落实。三是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及时调整煤炭进出口政策。统筹进出口关税,将煤炭进出口关税调整到同一水平,鼓励东南沿海利用国外优质煤炭资源,支持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煤炭出口。五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推动《煤炭贸易标准化合同》研究与发布工作,规范交易行为;支持并推动《商品煤质量标准》研究,提高我国煤炭产品质量水平;尽快发布《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限制劣质煤生产和消费;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合同履行监管,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与此同时,姜智敏建议,全行业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加强行业自律。坚持依法办矿,做到不违规建设、不违法生产、不超能力生产,不搞恶性竞争,注重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坚持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认真履行合同,维护市场稳定。
第二,加快转型发展。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优化存量、提升增量,推动煤矿现代化,实现规模发展。积极拓宽煤炭利用范围,推动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
第三,强化企业管理。加强市场监测与分析,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及下游行业发展变化,准确把握市场走势,科学组织生产经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注重内部挖潜,努力降低成本费用。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货款回收,防范企业风险。创新商业模式,加强与用户的战略合作,细分市场,努力为用户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和优质服务。注重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定职工队伍。
第四,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煤炭企业要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地方政府反映企业面临的困难,争取政策支持,努力保持企业平稳运营。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