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进口煤炭冲击,中国煤炭业正经历去库存阵痛
6月8日,当全国煤价风向标的秦皇岛煤炭交易市场5500大卡动力煤的价格最终落在600~610元每吨时,它已经从2011年的最高点跌落了近250元。
在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我国煤炭行业的困难愈显突出。
需求增速的快速回落,产能建设超前,再加上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进口煤炭的攻城略地……在这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今年前4个月,我国全社会煤炭库存达到历史高点。
而生产这些煤炭的企业们正面临销售困难、资金链紧张的压力。
占我国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天然能源,如水能、石油等)消费比例达70%的煤炭工业,真的就没有发展前途了吗?生产了世界一半煤炭的中国煤炭企业将如何应付这次危机?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日前表示,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大背景下,煤炭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仍很大。但是,中国煤炭企业也要承担产能建设大幅超前的后果,并直面需求增速下降和进口煤冲击带来的挑战。
四因素致库存高企
笔者:今年前4个月,我国全社会煤炭库存达到历史高点,为什么国内煤炭库存会如此严重?
姜智敏:这是由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
一是煤炭需求增幅快速回落。今年前4个月全国煤炭消费量12.6亿吨,同比增长1.6%,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比2011年回落6.6个百分点。
二是产能建设超前。“十一五”以来的7年间,煤炭行业共投资2.27万亿元,形成了巨大的煤炭产能,主要产煤省区经过资源整合与技术改造后的矿井陆续投产,产量不断增加,进一步加大了市场过剩压力。
三是进口煤炭冲击。由于受美国页岩气开采的影响,美国煤炭出口增加。而欧盟、日本的需求又没有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煤炭价格走低。
另外主要产煤国家主要为露天开采,生产成本低,到我国东部港口的到岸价相对比较便宜,不仅影响沿海地区,而且也影响了山东、河南、安徽、湖南、湖北等内陆地区煤炭市场。前4个月我国累计净进口煤炭1.06亿吨,加大了国内煤炭市场的压力。
四是能源结构变化。去年以来,水电来水、蓄水情况较好,水力发电继续快速增长,由于水电对火电的替代作用,发电企业对国内煤炭的需求也很疲软。
上述这些因素的叠加,造成国内煤炭市场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煤价持续下滑,由此产生的大部分老企业亏损,以及可能出现全行业普遍经营困难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煤企基本上不挣钱”
笔者:从去年5月份开始,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滑,企业利润下降,部分企业甚至采取限产、停产措施。那么,中国的煤炭企业当前究竟处于怎样的生存状况?
姜智敏:目前,秦皇岛煤炭交易市场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已经下降到每吨600~610元左右,有些企业在实际交易的过程中每吨下浮10元,价格基本在每吨600元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煤炭企业基本上不挣钱。比如,从大同到秦皇岛,吨煤的运杂费约在130~150元之间。目前,一些大型企业的每吨煤炭的综合成本已经接近450元,二者相加也就差不多600元,没什么利润空间了。而有的煤种基本就是赔钱。如果这种形势不改变,随着时间推移,亏损的企业数量会越来越多。
今年前3个月,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利润同比下降了40.3%,80家大型煤炭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2.6%,其中22家企业亏损,亏损面约为27.5%,比去年扩大了15%。有的企业已经出现了贷款发工资和推迟发工资的现象。
今年前4个月,我国重庆、黑龙江、吉林、安徽、四川等省、直辖市的部分煤炭企业就出现严重亏损。
笔者:为什么亏损严重情况不是出现在我国煤炭主产区山西、内蒙古等地,而是出现在这几个省份?
姜智敏:主要因为这些省份的煤炭赋存条件,也就是蕴藏和储存条件比较复杂,再加上这些地区的煤炭自身质量不高,影响了售价。假如你的煤种比较好,发热量比较高,你的售价才能高。而现在,煤本来就便宜,而实际成本又跟售价差不多,这些省份的企业自然赚不到钱了。
笔者:为什么在国内煤炭市场的低潮期,大型煤炭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
姜智敏:是这样的。民营中小煤企管理比较灵活,将资源买到手后,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节,煤矿可以减产、停产,员工可以放假。而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停产难度就比较大了。
笔者:那么,在努力维持正常运转的过程中,这些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如何?
姜智敏:从当前的运营情况来看,企业的应收账款在增加。前3个月,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的应收账款为3071亿元,同比增长22.17%;而我们协会直报数据的大型煤炭企业的应收账款为1882亿元,同比增长30.4%。
与此同时,结算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有的企业承兑汇票比例达到70%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跟我们下游行业有关系,比如,钢铁行业经营就很困难,而钢铁行业又是煤炭行业的大客户,它的资金紧张也会影响我们。
笔者: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煤炭行业是否出现企业大规模的“停产、亏损、破产”?
姜智敏:当前企业压力很大,困难也在不断加剧,但还没到全行业整体亏损的状况。
消化产能还需两三年
笔者:我国煤炭行业的过度投资是导致当前行业产能增加的直接原因。当前,我国煤炭是否存在产能过剩?
姜智敏:我们现在用一个词来表述,叫“产能建设超前”。
相对于世界能源需求而言,能源供给一直是紧缺的。虽然我国煤炭资源总量占化石能源总量的94%,但从人均占有煤炭资源来看,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根据有关机构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60%左右。所以,从长远来看,煤炭市场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笔者:那么,从当前阶段来看,我国煤炭超前建设的产能到底有多少?
姜智敏:目前这个数据不太容易说清楚。一方面,有些地方存在未批先建的情况,这一部分并没有纳入产能统计;另一方面,地方存在“批小建大”的现象。比如,有的地方批100万吨的产能,实际建成了150万吨的产能。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存在超能力生产的现象。
总体上说,在过去几年,我国煤炭产能建设是大幅度超前的。我认为,没有三两年的时间,这些产能是消化不了的。
笔者:虽然前5个月我国煤炭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2.4%,但新的产能仍在形成,但是我国煤炭需求增速在下降,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一两年煤炭产能过剩情况会更加严重?
姜智敏:不能用这样简单的算法来衡量未来的供求情况。因为,市场的力量是巨大的。
如果当前煤炭行业不挣钱,那么,一些私人企业就选择停产、不干了,或者退出市场。这就是企业自身在根据市场进行调整。比如,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在调整那些入不敷出的煤矿,而非继续盲目地扩充产能。再加上为确保安全生产,政府也在关闭一部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
而且,未来市场是变化的,目前,进口煤价格已经接近国内煤炭价格,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进口煤数量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是有限的;而从国内需求来看,未来一两年内国内经济出现好转的概率很大,煤炭需求还很有可能继续增长。
但这些都有待观察,市场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市场供需就有可能发生大的变化,就能缓解当前的产能压力。
为保护环境应限制“劣质煤”进口
笔者:这些年,印尼、越南、美国等地的煤炭在中国长驱直入,进口量增幅不断加大,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煤炭商品竞争力不足?
姜智敏:是的,至少目前的竞争力是不够的。国外煤矿大多是露天开采,成本相对较低,而我国由于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差,开采成本差,导致我国煤炭综合生产成本较高。
目前,我国570万煤炭产业工人生产了36.5亿吨煤炭,而美国10万煤炭产业工人生产了10亿吨煤炭。这说明,我国吨煤生产效率较低,由于计划经济的滞后影响和企业遗留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国有煤炭企业减人提效并不显著,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
笔者:最近,很多人在关注能源局出台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因为这里面有限制进口“劣质煤”等条款。一些人认为出台该政策是为了保护中国煤企避免被进口煤冲击,您怎么评价这种说法?
姜智敏:不要误读国家能源局的想法。国家能源局是要出台一个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的办法,对国内煤炭生产企业和用户都适用,不要解读为限制进口煤。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成为能源生产和消费中越来越重要的考虑因素。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要限制劣质煤,特别是长距离劣质煤的运输和使用。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促进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赞成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经过科学论证,综合考虑,出台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