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刺激”已俨然成为一组热词,微刺激力度在逐渐加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稳增长的压力都非常巨大。目前多个省份已经出台了稳增长的微刺激措施。如贵州省要确保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25%、力争增长30%的目标,并且加快省内贵广铁路等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完成铁路投资330亿元,比年初目标增加20亿元。与贵州相邻的四川省也出台16条“微刺激”措施。
李克强总理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中国政府不会任由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并承诺2014年将会着重提振增长放缓的中国经济,藉以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为了区别2008年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 “强刺激”,市场将此次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定义为 “微刺激”。根据高层内部研究报告,本轮推出的“微刺激”有望使中国今年GDP增长1.0个左右的百分点。
本轮的“微刺激”政策,高层选择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前,凸显了高层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担忧。根据目前情况判断,一季度GDP跌破7.5%的政府既定目标是大概率时间,届时高层将不得不出台更多的措施。
本届政府经济改革的方向正确无疑。如加速放松政府管制,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以及借助市场和民企来改造国企的混合所有制等举措,但是改革的思路还是过于简单,有违经济自身的运行规律,如从“强刺激”到“不强刺激”再到“微刺激”。同时在改革的方式方法上也值得商榷。
目前,我国下行的经济数据的表明,我们的经济呈现出严重的周期性衰退。之所以会出现经济明显放缓和衰退态势,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都出现了产能过剩之势,同时企业投资乏力,投资较多出现亏损。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方式就是靠固定资产投资,然而政府四万亿元的刺激的结果却是,让固定资产投资拖累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步伐。
十几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严重放缓了中国经济走势,使政府的在短期内难以扭转经济放慢趋势,也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大量的产能过剩问题。实际上,政府四万亿元拉动内需,不但没有扭转经济的运行方向,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我们一个低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
当下,四万亿强刺激的后果不堪入目,导致了目前国内大量产能过剩、投资不能如约收回等新的棘手问题。为对冲中国经济下行,本届政府高层打出的“微刺激”组合拳其实与“四万亿”并无二致,因为“微刺激” 不会让市场认可中国经济增速会就此提高。若高层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没有观察到“微刺激”发挥出的功效,经济持续降温超出高层的承受力,必然会适度地调整政策力度,未来高层狠踩“微刺激”油门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显而易见,政府在余下的半年时间内,实现李强强总理设立“7.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并非易事。事实上,政府一方面希望降低经济对由信贷推动的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依赖,另外一方面又希望通过调整结构促高增长和增加投资来增速,本身就存在危险,无异于在高空中“走钢丝”。
归根结底,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引擎在于企业,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效率的提升和企业创新,否则政府依靠“无形之手”干预产能过剩的成本是高昂的,带来的负面效果远远大于刺激的影响,最终也未必能够真正解决的了。目前高层最为关心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可以看出政府资源也是有限的。
相较于过去的大规模刺激,本次“微刺激”措施,对国内经济产生一定提振作用,进口数据好转已印证了政府“微刺激”对国内经济的利好作用,也反映了本届政府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改革思路的确立,随着后续的改革措施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推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2014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开始企稳。
这些都要归功于本届政府“微刺激”,虽然它仍有不足。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