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做不了旋挖钻机,因为他们不可能做出好钻杆。”这是十年多前,外国人对中国桩工机械制造的评价。钻杆之于旋挖钻机,就像臂架之于泵车、吊臂之于起重机一样,是整个机器的核心部位,很小的截面要承受极大的负荷,再加上随时变化的地层所带来的无规律的冲击力和振动,对钻杆的材料、结构、工艺、制造、品质控制等要求都极高。
2002年,三一北京桩机成立,正式进入旋挖钻机领域。2003年,三一突破了主机和桅杆的技术瓶颈,第一台旋挖钻机成功下线,但当时北京桩机还不能自制钻杆,需要从意大利采购。“由于公司处在起步初期,技术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保证产品质量,我们选择了外购钻杆。”北京桩机副总经理、钻杆公司总经理吴方晓回忆道,“但我们坚信,三一一定能生产出属于自己的钻杆,因为只有攻克钻杆的技术难关,我们才有底气对外国人说——中国人不仅能做旋挖钻,而且还能做到最好!”
2005年,北京桩机开始自制钻杆,虽然每月只有十根左右的产量,但桩机人终于圆了梦。伴着奥运的施工大潮,装有自制钻杆的三一旋挖钻机出现在了鸟巢、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工地上,一举打响了三一旋挖钻在全国的品牌。
随后的三年,三一自制钻杆不仅在产量上每年保持50%的增长,钻杆质量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难能可贵的是,北京桩机开始不断提升钻杆适应工况的能力。“在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国家,旋挖钻机都被定位于专打土层的桩工机械,不能用来打岩层,因为钻杆无法承受硬岩层所带来的冲击力。”吴方晓告诉记者,“但我们意识到,在地质复杂、山区分布面积较广的中国,如果旋挖钻机不能打岩石,桩基础施工将受到极大限制,三一也不可能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竞争实力。”于是,在一片质疑声中,北京桩机研发人员开始向国际顶尖品牌旋挖钻机都不敢涉足的硬岩层领域进军。2006年—2008年期间,三一旋挖钻施工范围从最初的土层、沙层逐步扩大到地质较硬的泥岩层、花岗岩层、砂岩层和灰岩层,最终攻克硬岩层难关。2008年深圳地铁施工,三一SR220旋挖钻以1米/小时的钻进速度打入70MPa硬花岗岩层,给施工方甚至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三一旋挖钻能够打岩石”的消息在业内迅速传开,三一入岩钻机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占领了国内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硬岩层攻坚战的胜利,并没有让桩机人停下前进的脚步,短暂的欣喜后,北京桩机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钻杆在岩层钻进中的适应性、提高入岩效率、降低钻杆在岩层中的故障率、延长钻杆寿命上。
“我们要赋予钻杆‘灵魂’,这种‘灵魂’就是要让钻杆在无规律冲击力的高负荷下不出现裂纹。”吴方晓说,“高效入岩是三一旋挖钻的最大优势,我们始终不会放弃这一设计理念。一些厂家把主机扭矩、加压力调低来保证钻杆的可靠性,而三一则恰恰相反,三一钻杆是大扭矩、大加压力下在岩层中作业的长寿命,这是我们从设计阶段就赋予它的使命。”
钢材是保证钻杆质量的基础,因此,钻杆公司非常重视对外购材料的控制,从钢材冶炼、炸制和热处理一步不放过,工程师都会一一过问,慎重选择。从原料上保证钻杆的高品质。
焊接工艺是钻杆生产中最关键的工艺环节,它直接影响钻杆故障率及使用寿命。焊接工艺中,预热、保温、层间温度、焊材选择、焊接参数控制等严格规范和控制。热校、热处理每个环节均严格把关。随着南口现代化工厂的投产,北京桩机引进了世界顶尖的钻杆生产线,用全自动机器人焊接取代传统的人工焊接,将软工艺用硬件设备固化,不仅提升了焊接质量、提高了品质一致性,焊接效率也提高了一倍。“目前,南口工厂的钻杆年产量为1200根,这放在以前我们是想都不敢想的。”吴方晓感慨的说。
在钻杆生产的每个环节,质保人员都会严格监督,为统一质检标准,提升质保队伍素养,钻杆公司在2010年推出质量控制文件——“按工艺生产、按标准检验”,要求每道工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要点,做到简洁、准确、系统。不同工序的质量控制文件贴到相对应的工位上,简洁的文字便于操作人员记忆。通过科学工艺管理手段的应用,三一钻杆的质量大幅提升。数据显示,去年6月后销售出去的钻杆,基本无故障反馈,三一从2010年末推出的新结构钻杆,成为了真正的全球顶级钻杆。
经过整整十年的辛勤耕耘,北京桩机迎来了自己的丰收之年,到2011年下半年,三一钻杆的入岩效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跟国外品牌的同台竞技中,三一每次都大获全胜,成孔效率遥遥领先。很多桩基础施工工地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三一,不入岩。”
吴方晓还告诉记者:“在北京桩机成立十周年之际,公司将把新结构钻杆的保修期延长一倍至2000小时,这在行业内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国际惯例,钻杆不参与保修,包括国际知名旋挖钻厂家也是如此,一旦钻杆损坏,厂家不会免费保修。在国内,大部分旋挖钻厂家自身不生产钻杆,即便承诺保修也会将责任推托到钻杆供应商头上,从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以及工期上的拖延。三一此举的推出,不仅能让客户享受到更多的优惠,也将推动施工更高效、可控的进行,对旋挖钻机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