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虽然继续在50%以上徘徊,但已接近荣枯线附近;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继续同比负增长;铁路货运量同比下降;中长期贷款累计同比增速大幅回落。上述经济先行指标显示,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中速增长,没有出现明显改观的迹象。
同时,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双双回落;房地产投资额增速回落,全国40个主要大中城市土地供应量及成交量同比负增长;建筑业产品累计同比增速回落。上述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指标不甚理想,将给建筑用钢市场带来不确定因素。3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预计第二季度和下半年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投资方面不利因素仍然较多,但机遇仍然存在,主要看各级地方政府贯彻落实稳增长政策的方式和力度。
第一季度,钢铁行业采购经理指数虽然环比上升,但仍在萎缩区间内运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出厂价格指数继续在负增长区间运行。钢铁行业经济环境并未出现明显改观,钢铁企业应建立信心,立足企业自身,作好过“紧日子”的准备。
经济运行先行指标情况
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继续回落。按三大产业划分,第一产业GDP同比增长3.5%;第三产业GDP同比增长7.8%;第二产业GDP同比增长7.3%(工业增长7.1%,建筑业增长9.3%),增速回落0.45个百分点,与2011年同期相比回落3.5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0%、45.9%、51.1%。其中,工业和建筑业对第二产业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9.8%和6.2%。第二产业对于GDP的贡献率正在逐步退居第二位,与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的差距逐渐拉大。第二产业中,工业对第二产业GDP的贡献率同比回落,在工业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预计今年全年将延续去年趋势。
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低于前3年同期。进入3月份后,由于气温转暖更利于开工建设,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有所加快、环比加快0.4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前3年同期水平。
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低于2011年、2012年、2013年同期水平。分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未排除黑色金属铸造子行业),低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0.3%)、金属制品业(12.1%)、汽车制造业(14.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1.3%)、通用设备制造业(10.9%)、专用设备制造业(11.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7.5%)等相关上下游行业增速水平。
除金属制品业外,其余下游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优于去年同期,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速也在逐月上升,上述下游制造行业对钢材产品的需求将起到刺激作用。
PPI指数继续下降。3月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同比下降4.80%,降幅环比扩大2.50个百分点、同比缩小1.0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PI同比下降7.80%,降幅环比扩大0.80个百分点、同比扩大1.0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PI已连续28个月在负增长区间运行,且未现触底迹象。随着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开工季节的陆续到来,这一下降趋势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环比降幅扩大,但仍然大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个百分点,钢铁生产企业的利润将因此受到影响。
3月份,下游行业中有6个行业PPI均为同比下降。其中,金属制品业同比下降1.80%,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0.50%,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0.0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0.9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同比下降1.59%,汽车制造业同比下降0.70%。这显示出传统制造业行业在转型升级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与之相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PI降幅最大,排名垫底。
PMI环比上升。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微升0.1个百分点,显示我国制造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示短期内经济趋稳,而不是继续下行。从需求层面看,3月份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虽然包含了季节性因素在内,但仍然显示出国内外需求有所好转,尤其是国外需求,预示4月份出口将有所恢复。需求的好转也显示出企业家信心增强,虽然目前经济增长仍然存在下行的压力,但是经济趋稳的可能性增大。
3月份,钢铁行业PMI为44.2%,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4.3个百分点,连续第6个月处在50%以下。这反映出钢铁行业整体形势依然不甚理想。各分项指标中,生产指数为39.7%,环比上升4.5个百分点,表明钢铁企业的生产有所恢复;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6%,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7个百分点,表明国内需求较去年同期及2月份均有所好转,国外需求好于去年同期,但与2月份相比有所回落;产成品库存指数为53.2%,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0.1个百分点,表明钢铁企业加大了钢材销售的力度,努力消化积压库存;购进价格指数为28.8%,同比下降13.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为40.4%,环比下降1.9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0.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6.2个百分点。这表明钢铁企业采购意愿继续减弱,短期国内钢铁产量同比大幅提高的可能性不大。
3月份钢铁行业用电量同比下降。3月份,钢铁行业(除铁合金外四子行业之和,下同)用电量为330.6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93%,降幅同比收窄0.16个百分点,环比收窄3.26个百分点;第一季度,用电量为981.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2%,增幅同比收窄1.19个百分点。
钢铁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速在今年首次出现负增长,表明春节假期过后,钢铁企业的生产状况并未得到恢复,反而开工率比1月份和2月份有所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回落。第一季度,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为55015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增速低于2012年和2013年同期水平。在工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传统工业行业面临较大调整,目前尚未出现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将成为保增长的重要手段,后期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同比增速将有望加快。
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为68322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为28254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为41.35%,占比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与行业投资热情被抑制有关。
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负增长。第一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达到2009年3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这反映出在行业内外压力下,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热情较低,预计负增长趋势在今年内仍有扩大的可能。下游制造业行业中,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均超过10%,增速较快。其中,除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外,其余5个行业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回落,显示出下游制造业从业者的信心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
房地产投资额增速回落,商品房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加大。第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为15339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剔除土地成交价款的房地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为13783亿元,同比增长17.44%,增速回落7.79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两极分化明显,二三线城市的土地供给和需求均出现萎缩,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需求仍然较为旺盛。
第一季度,商品房房屋新开工面积为290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2%,增速回落22.5个百分点。3月份,排除了假期及季节因素影响后,房屋新开工面积的累计同比增速仍然没有转正,且降幅有所扩大;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速保持较快增长,但低于2012年和2013年同期,这与目前房地产商手中的购置土地面积长期负增长有关。
40个大中城市成交土地数量及成交土地占地面积同比负增长。第一季度,4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数量为1721宗,同比下降29.35%,增速回落65.75个百分点;成交土地占地面积为7830.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80%,增速回落61.09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成交土地占地面积为965.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55%,增速回落33.0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为4767.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90%,增速回落27.94个百分点;三线城市为2097.6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40%,增速回落177.35个百分点。土地购置延续了去年同比负增长的趋势,三线城市从绝对值和同比降幅两方面均超过了一二线城市。
部分建筑产品产量累计增速均呈现同比回落。从3月份钢筋、线材、水泥、商品混凝土、平板玻璃当月及累计产量同比增速情况看,上述产品产量增幅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商品混凝土、线材、钢筋产量降幅大于其余3种建材产品。结合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等情况,上述产品产量增幅的减小反映了房地产业、建筑业开工量不及去年同期。
2014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4%,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虽然继续在50%以上徘徊,但已接近荣枯线附近;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继续同比负增长;铁路货运量同比下降;中长期贷款累计同比增速大幅回落。上述经济先行指标显示,宏观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保持中速增长,没有出现明显改观的迹象。
同时,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双双回落;房地产投资额增速回落,全国40个主要大中城市土地供应量及成交量同比负增长;建筑业产品累计同比增速回落。上述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指标不甚理想,将给建筑用钢市场带来不确定因素。3月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及“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预计第二季度和下半年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将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投资方面不利因素仍然较多,但机遇仍然存在,主要看各级地方政府贯彻落实稳增长政策的方式和力度。
第一季度,钢铁行业采购经理指数虽然环比上升,但仍在萎缩区间内运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出厂价格指数继续在负增长区间运行。钢铁行业经济环境并未出现明显改观,钢铁企业应建立信心,立足企业自身,作好过“紧日子”的准备。
经济运行先行指标情况
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继续回落。按三大产业划分,第一产业GDP同比增长3.5%;第三产业GDP同比增长7.8%;第二产业GDP同比增长7.3%(工业增长7.1%,建筑业增长9.3%),增速回落0.45个百分点,与2011年同期相比回落3.5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0%、45.9%、51.1%。其中,工业和建筑业对第二产业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9.8%和6.2%。第二产业对于GDP的贡献率正在逐步退居第二位,与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的差距逐渐拉大。第二产业中,工业对第二产业GDP的贡献率同比回落,在工业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预计今年全年将延续去年趋势。
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低于前3年同期。进入3月份后,由于气温转暖更利于开工建设,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有所加快、环比加快0.4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前3年同期水平。
第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同比回落0.8个百分点,低于2011年、2012年、2013年同期水平。分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未排除黑色金属铸造子行业),低于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0.3%)、金属制品业(12.1%)、汽车制造业(14.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1.3%)、通用设备制造业(10.9%)、专用设备制造业(11.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7.5%)等相关上下游行业增速水平。
除金属制品业外,其余下游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优于去年同期,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在10%以上,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速也在逐月上升,上述下游制造行业对钢材产品的需求将起到刺激作用。
PPI指数继续下降。3月份,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同比下降4.80%,降幅环比扩大2.50个百分点、同比缩小1.0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PI同比下降7.80%,降幅环比扩大0.80个百分点、同比扩大1.01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PI已连续28个月在负增长区间运行,且未现触底迹象。随着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开工季节的陆续到来,这一下降趋势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黑色金属矿采选业PPI环比降幅扩大,但仍然大于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个百分点,钢铁生产企业的利润将因此受到影响。
3月份,下游行业中有6个行业PPI均为同比下降。其中,金属制品业同比下降1.80%,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0.50%,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0.0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同比下降0.9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同比下降1.59%,汽车制造业同比下降0.70%。这显示出传统制造业行业在转型升级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与之相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PPI降幅最大,排名垫底。
PMI环比上升。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微升0.1个百分点,显示我国制造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示短期内经济趋稳,而不是继续下行。从需求层面看,3月份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虽然包含了季节性因素在内,但仍然显示出国内外需求有所好转,尤其是国外需求,预示4月份出口将有所恢复。需求的好转也显示出企业家信心增强,虽然目前经济增长仍然存在下行的压力,但是经济趋稳的可能性增大。
3月份,钢铁行业PMI为44.2%,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4.3个百分点,连续第6个月处在50%以下。这反映出钢铁行业整体形势依然不甚理想。各分项指标中,生产指数为39.7%,环比上升4.5个百分点,表明钢铁企业的生产有所恢复;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6%,同比上升6.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7个百分点,表明国内需求较去年同期及2月份均有所好转,国外需求好于去年同期,但与2月份相比有所回落;产成品库存指数为53.2%,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0.1个百分点,表明钢铁企业加大了钢材销售的力度,努力消化积压库存;购进价格指数为28.8%,同比下降13.2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7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为40.4%,环比下降1.9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0.8%,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6.2个百分点。这表明钢铁企业采购意愿继续减弱,短期国内钢铁产量同比大幅提高的可能性不大。
3月份钢铁行业用电量同比下降。3月份,钢铁行业(除铁合金外四子行业之和,下同)用电量为330.60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93%,降幅同比收窄0.16个百分点,环比收窄3.26个百分点;第一季度,用电量为981.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2%,增幅同比收窄1.19个百分点。
钢铁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速在今年首次出现负增长,表明春节假期过后,钢铁企业的生产状况并未得到恢复,反而开工率比1月份和2月份有所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同比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回落。第一季度,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累计为55015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增速低于2012年和2013年同期水平。在工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传统工业行业面临较大调整,目前尚未出现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将成为保增长的重要手段,后期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同比增速将有望加快。
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为68322亿元,同比增长17.6%,增速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为28254亿元,同比增长14.7%,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为41.35%,占比同比下降1.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与行业投资热情被抑制有关。
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负增长。第一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达到2009年3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这反映出在行业内外压力下,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热情较低,预计负增长趋势在今年内仍有扩大的可能。下游制造业行业中,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均超过10%,增速较快。其中,除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外,其余5个行业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回落,显示出下游制造业从业者的信心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
房地产投资额增速回落,商品房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加大。第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额为15339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剔除土地成交价款的房地产投资累计完成额为13783亿元,同比增长17.44%,增速回落7.79个百分点。房地产市场两极分化明显,二三线城市的土地供给和需求均出现萎缩,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需求仍然较为旺盛。
第一季度,商品房房屋新开工面积为290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2%,增速回落22.5个百分点。3月份,排除了假期及季节因素影响后,房屋新开工面积的累计同比增速仍然没有转正,且降幅有所扩大;房屋施工面积同比增速保持较快增长,但低于2012年和2013年同期,这与目前房地产商手中的购置土地面积长期负增长有关。
40个大中城市成交土地数量及成交土地占地面积同比负增长。第一季度,4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数量为1721宗,同比下降29.35%,增速回落65.75个百分点;成交土地占地面积为7830.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80%,增速回落61.09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成交土地占地面积为965.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55%,增速回落33.0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为4767.2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90%,增速回落27.94个百分点;三线城市为2097.6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40%,增速回落177.35个百分点。土地购置延续了去年同比负增长的趋势,三线城市从绝对值和同比降幅两方面均超过了一二线城市。
部分建筑产品产量累计增速均呈现同比回落。从3月份钢筋、线材、水泥、商品混凝土、平板玻璃当月及累计产量同比增速情况看,上述产品产量增幅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商品混凝土、线材、钢筋产量降幅大于其余3种建材产品。结合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投资下降等情况,上述产品产量增幅的减小反映了房地产业、建筑业开工量不及去年同期。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