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闻不断传来:
交通方面,长三角都市圈城际公路发展进入接口研究论证的实质性阶段,浙沪苏交通部门在公路网规划和城际公路接口方面拿出初步的研究成果,一个现代化的长三角三小时高速网络都市圈已初显雏形;
科技方面,浙沪苏三地签署的《长三角食用农产品标准化互认(合作)的协议》正式生效,标志着农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标准一体化进入了实质阶段;
文化方面,在上海召开的首次“长江三角洲文化发展论坛”中,建立长三角文化圈合作机制的构想正式被提出……
这一系列举措,构筑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个崭新的平台,推动了两省一市真诚合作、互利共赢格局的加速形成。
省委、省政府作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全省上下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加快了接轨的步伐,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科学定位,扬长补短,积极探索“接轨”、“融入”之路,全省各市纷纷到上海、南京举办各种推介活动,促进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杭州以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享、产业共兴、环境共保来谋求共赢。宁波加快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加快宁波港开发,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嘉兴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提升省级开发区的整体功能,一个150平方公里的临港型滨海工业带和沿沪杭高速公路的区域特色经济带即将在杭州湾北岸崛起。湖州在努力打造上海“加工园”、“菜园子”和“后花园”的基础上,正着力构筑新的交通基础设施平台和新的产业平台。绍兴把上海作为科技人才依托中心、招商引资依托中心、建筑业发展依托中心,把自己作为上海大都市日用消费品和农副产品配送基地、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舟山重新审视洋山深水港建设的深远意义,主动承担浙江接轨上海前沿阵地的角色,积极打通蓝色通道,服务上海,接受辐射,发展海洋经济。台州主动要求加入15个城市组成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已经成为第十六个新成员。温州、金华、丽水、衢州等市同样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省级各部门积极与沪苏联动,促进长三角地区资源要素低成本流动、高效率共享,积极主动打破行政区划造成的各种障碍,让长三角地区的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商品等各种资源更佳配置,发挥更大的合作效应。《环杭州湾地区发展战略规划》、《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开发空间战略规划纲要》已一一制定。省交通厅与沪苏交通部门联合出台了“11条连接长三角各大板块的轨道交通网建设规划”。省旅游局与沪苏旅游部门联合发表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合作宣言》,建立中国首个跨省市无障碍旅游特区。省工商局与沪苏工商部门在投资准入、市场秩序、信用信息等方面推行“一体化”。省人事部门与沪苏人事部门签订了互相开放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市场准入、建立博士后工作合作机制等7个合作协议,长三角城市间今年开始实施各地人员资格证书互认与衔接。省科技厅提出了共建长三角信息高速公路、引进一批大院大所、联合共建创新载体、联合组织科技攻关、联合共建技术市场等12条具体措施。省环保局与沪苏环保部门合作,建立固体污染物越界转移管理、三方协商、信息沟通等机制,积极实施《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联合制订并实施“近海海域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浙沪苏三省市共同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学分互认、师资互聘、联合办学、合作科技等。
浙沪苏更多的企业加快合作步伐,人流、车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动正成为长江三角洲一种大气象。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浙沪苏三省市已达成合作项目200多个,金额超过200亿元。其中,上海、浙江企业将共同投资100亿元合作建设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上海博大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3亿元整体保护开发南浔古镇,准备把南浔打造成江南水乡古镇典范。不管是基础设施还是旅游开发,长三角地区的资本正相互融合,显现着长三角资源整合、共创市场的喜人态势。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