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历正月初七开始,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新博村66岁村民黄晓明就忙开了。由他组建的移民均州锣鼓队进入排练阶段,元宵节期间将与周边村民联欢。
新博村是武汉黄陂区最大的南水北调中线移民村,有村民565人,与黄晓明一样来自同一个村——湖北丹江口市(古称均州)浪河镇浪河口村。
2010年7月9日,黄晓明与村民们搬迁到新博村时,将浪河口村锣鼓队的全部家当带了过来。
“均州锣鼓起源自战国时期的武当山,敲出的是欢乐与喜庆。”黄晓明对中新社记者说,他家几代人从事均州锣鼓的演出,锣鼓成了他们记忆的延续。
如今,黄晓明将黄陂木兰文化融入均州锣鼓,不仅丰富了均州锣鼓的内容,还建立起了一套新的演奏体系。
“黄陂有大量花木兰的传说,入乡随俗,木兰文化也就成为了均州锣鼓的一部分。”黄晓明告诉记者。
他还曾多次到黄陂木兰山、木兰湖等历史人文景点,收集花木兰的传说,这些都成为丰富均州锣鼓内容的重要内容。
新博村的均州锣鼓队中,84岁的杨建明是年龄最大的队员与指导。“锣鼓敲一敲,年龄少十岁。”杨建明笑着说。
杨建明也是村里的“文化人”,能一口气讲《武当神功》《狐狸精偷鸡》《挖断岗》等近百个流传于武当山地区的民间故事。
“我们从小就听武当山的故事,讲武当山的故事。”在距杨建明老人的家乡浪河口村数十里地方,就是中国“民间故事村”伍家沟村。
从武当山地区的浪河口村搬迁到黄陂区新博村,杨建明泪别了清代祖居后,仅将两扇老雕花木门拆下背走。“门上有我儿时刻下的故事。”老人说。
来到新博村后,为村民们讲武当山的故事,成了杨建明排解乡愁的主要方式。令他没有料到的是,他的故事吸引了周边的金竹村、方湾村、朱冲村等众多村民。
当地村民也经常讲花木兰的故事给杨建明听。“各个地方的文化都很精彩。”杨建明说,如今他的“故事库”里增加了10多个花木兰的故事。
黄陂区六指街办事处副主任林洪表示,计划今年在移民村周围兴建移民文化创业街,集中展示移民文化与风貌。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