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以来,京沪高铁基础设施状态良好,运量快速增长,安全有序可控。图为一列开往上海虹桥方向的动车组列车在轨道上行驶。 杨宝森摄(新华社发)
铁路是不可替代的经济动脉;高速铁路,让“铁老大”摆脱了“夕阳”迟暮,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中国高铁,作为一张闪亮的“名片”,以创新、先进的形象代表了今日中国的工业实力;京沪高铁,则是中国高铁的代表作,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颁给了京沪高铁工程项目。
自主创新造就的多个“最”
北京和上海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运输需求也最为旺盛。在这两个城市之间修建一条像日本新干线那样的高速铁路,是一盘谋划已久的大棋。从1990年提出方案,到2008年国家批准开工,历经18年的运筹,从思想、组织、技术、资金等方面为京沪高铁建设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
“我们派出上千名技术人员出国考察、研修,组织了几百项科学研究,最终制定了具有中国特点的技术标准。”原铁道部副部长、京沪高速铁路公司原董事长蔡庆华回忆,广深准高速铁路的改扩建工程、6次铁路大提速和我国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客运专线的建设,为京沪高铁奠定了工程实践上的基础。
京沪高铁沿线依次跨越四大水系,桥梁占全长的80.4%,沿线江河纵横,湖泊众多,人口密集。“复杂程度史无前例”,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工程院院士何华武说。国内缺乏先例,庞大的技术集成体系,极高的技术风险,数不胜数的技术难点,自主创新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2008年开工,2011年开通运营,3年建成,京沪高铁建设速度之快令世界惊叹,这背后是持续的创新和技术的积累。20年来,铁路部门组织设计施工、装备制造、铁路运输等行业内外科研力量,进行科技攻关与自主创新,在高速铁路工程建造技术、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检测验证技术、技术发展和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构建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多个“最”标注了“中国创造”的新高度:
最长——全长1318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最高——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最大——总投资2200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
最快——英国的《国际铁路快报》杂志2013年7月发表文章,称“中国平均点对点运行速度超越世界其他国家,在全球铁路的速度竞争中继续处于领跑地位”。
最优——开通三年即实现盈利,运营效益堪称奇迹。
众领域集成的技术博物馆
京沪高铁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涉及机械、土木、电子、电气、材料、信息、测量控制等多个学科领域。我国科技人员在攻克无数技术关口之后成就了一座“高铁技术博物馆”——
在基础设施方面,创立了高速、深水、大跨、六线长江大桥等复杂结构桥梁建造技术,创新了超长高架桥上无砟轨道无缝线路建造技术,形成了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建造标准体系和成套技术。
在高速动车组方面,突破了整车气动性能、转向架等关键技术,构建了整车设计—制造—验证—评估—优化成套技术,形成了高速列车技术标准,创造了试验速度每小时486.1公里的世界纪录。
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方面,攻克了列车高速运行情况下车地信息可靠传输、列车运行安全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了列控系统核心装备,实现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集成创新。
在系统检测验证及系统集成方面,实现了全线持续时速350公里等级的系统检测验证,形成了高速铁路完备的动态验收技术标准及系统集成方法,首次开展了时速380公里等级的综合试验。
在高铁标准体系和管理模式方面,建立了以技术、管理、作业三大标准为基本依据,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的标准化建设管理体系。
蔡庆华将这一技术体系归纳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建造系统,集成创新的牵引供电和通信信号系统,系统集成的信息化系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高速动车组系统”。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京沪高铁实现超越的“捷径”。京沪项目获得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116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8项。
“迄今为止,中国铁路没有出现任何与外国公司的知识产权纠纷。”何华武说,“我们完全掌握了总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等高速动车组的九大关键技术,技术水平世界一流”。
一路增值的黄金通道
“对铁路运营效益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既包括自身的财务评价,也应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何华武认为。
京沪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以来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不但其自身的经营效益逐年提高,“高铁经济”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先进的技术,创新的成果,对于普通乘客来说,意味着从北京到上海只需5小时,而且发车间隔大大缩短,高铁列车成为人们出行的“城市公交”。
京沪高速铁路,尤其是高速铁路网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京沪通道运输长期紧张的局面,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拉近了时空的距离。通过高铁,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实现了有效衔接,人们可以将高铁、地铁、飞机、公交一体化统筹搭乘,构成了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模式。
自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以来,沿线城市的发展也驶入快车道,人口规模最大、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京沪线真正成为了一条“黄金通道”。“京沪高速铁路就像一条金丝带,把沿线一颗颗珍珠串起来,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蔡庆华说。
全社会货运量中,铁路运输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社会物流成本212亿元。“高铁通车大幅释放了货运空间,进一步改善了我国物流成本高的现状。”何华武告诉记者。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达到1.9万公里,占世界60%左右,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中国高铁已经实现了从“没有”到“领先”的突破,完成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输出的超越。(经济日报记者 韩 霁)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