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凌晨,黑龙江省铁力市呼兰河大桥发生垮塌事故,目前已造成4人死亡、4人受伤。铁力市相关部门对这起事故的初步判定是:超重车辆压垮了大桥。建于1973年的呼兰河大桥不堪60吨的重负,最终轰然坍塌。
在关注事故最终鉴定结果的同时,我们更关心的是:在我们周围,还有多少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严重滞后的公路、大桥?这些在建设过程中没有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可依的建筑,今后该如何走上规范化轨道?在各地掀起的公路村村通建设热潮中,修建了多少荷载等级过低的县、乡、村级道路、桥梁?
据铁力市市长张泱介绍,根据现场判断,是一辆拉钢材的超重挂车压塌了呼兰河大桥。从车型和额定载重量来看,这辆卡车在出事时载重约60吨。垮塌的大桥建于1973年,承受不了这个重量。
30多年前,对铁力这样一个县级市来说,似乎确实没必要建造荷载60吨的大桥。
这种情况在我国并不少见。
2007年,成都市道路桥梁管理部门对该市所有的桥梁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检查结果令人心惊:成都市90%的桥梁存在荷载隐患!
桥梁专家覃承英告诉记者,这些存在荷载隐患的桥90%建于1998年以前。这些桥梁的设计荷载是按原建设部颁布的《城市桥梁荷载设计规范》确定的,荷载等级比现行标准低。
“中国的发展速度太快了!”覃承英感慨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桥梁荷载标准面临巨大挑战。“当年连10吨的车都很少见,哪想得到现在50多吨的车随时会从桥上经过。”覃承英说。1998年,原建设部公布了新的桥梁荷载规范。新规范将桥梁设计荷载标准提高到4吨/平方米。按照过去的国家标准,桥梁设计荷载标准为2吨/平方米,只有现在的一半。
“让当年建的桥在今天‘服役’,好比让一个只能背50斤的人背100斤的重物。”覃承英说。相比之下,一些建于上世纪50年代之前的桥,还有一些县、乡、村级桥,荷载能力更堪忧。
不单是桥梁,一些道路也存在荷载隐患。
2007年,合肥市审计局在对该市2003年至2006年期间农村公路建设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调查时发现,农村公路普遍存在设计标准偏低的问题。公路村村通工程的技术标准普遍较低,已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要想富,先修路。近几年,我国掀起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很多省、直辖市率先实施了公路村村通计划。与此同时,在很多地区,经常能看到被压得“皮开肉绽”的乡村公路。出现这种情况,车辆超载固然是一个原因,但道路自身荷载能力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如果我们不在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如果管理部门不及时调整滞后的荷载标准,那么30年后,是否会出现更多的“呼兰河大桥”呢?
我们不能保证桥梁、道路没有荷载隐患,但可以保证不让荷载隐患演变成事故。专家建议,为了避免桥梁坍塌,应派专职巡查人员随时检查桥梁的安全性,并派桥梁工程师对“大龄”桥梁进行专业检测。桥梁有裂缝的地方,管理部门要及时处理。此外,要借助专业仪器,由专业人才对桥梁结构安全性进行测评。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证实,仅供您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已经本网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
特别注意 |
本网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本网论坛上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论坛的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日内进行。 |